正误弄反,以正为误,以误为正,属大谬不然之类。这样的事从古至今都不乏见。比如:有把美玉作顽石的,也有把顽石作美玉的;有把人当作神明敬奉的,也有把人当做牛鬼蛇神剿灭的……<?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正误弄反的事在楹联界虽然不多,可也不是绝无仅有。
香港回归于1997年7月1日,当时楹联大赛评有这样一副获奖联:明珠还主,香港回归。该联从词性、结构、平仄、对仗等各个方面检验,都是无可非议的,要不然怎么能获奖呢?可就是评委疏忽了一点——上联是下联的比喻说法,上下两单联说的是一回事,也就是说,上下联意思重复,犯了楹联“合掌”大忌,属典型的失败之作。把失败之作当作成功之作给评上奖,岂非“正误弄反”?
时间过去了十几年,没想到跨入了21世纪又见到“正误弄反”的例子,真可谓“无独有偶”。
《关于岳阳建市30周年征联大赛评奖结果的通报》中一等奖作品如下:
画展巴陵胜状:潭磨玉镜,盘贮青螺,楼映雄文,门瞻衡岳,气吞江海浪。平添这无限生机:天下荷,洞庭岛,南湖月色,移景萃山川,谱成昂昂卅载弦歌,发聩振聋凝巨响;
风催改革春潮:电掣飕轮,云横炼塔,帆归大港,波漾新城,光射牛斗墟。更有那永传薪火:求索志,忧乐情,公仆精神,放怀追梦想,饱蘸滚滚一江蓝墨;开往继来续鸿篇。
这副联虽不是上下联“合掌”,可也有“正误弄反”之处。楹联为使平仄协调(还有诗词中的押韵),是可以颠倒词序的,但不得违背逻辑。上联中的“发聩振聋凝巨响”之前四字,是个成语,正常词序为“振聋发聩”,这里颠倒成“发聩振聋”当然可以,因它是联合短语,颠倒词序后意思不变。下联中的“开往继来续鸿篇”之前四字,也是个成语,正常词序为“继往开来”,这里颠倒为“开往继来”,便违背了逻辑,道理讲不通了。往:指过去;来:指未来。辞书都注“继往开来”为“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试想,“开往继来”,过去的,前人的事业还怎么开辟呢?这未来的道路还看不见影儿,又如何来继承呢?估计是作者、评者忘了有关语法逻辑知识,误以为连动短语和联合短语一样可以颠倒词序呢,其实不然。须知,连动短语的行为动作有先有后,只能先继承后开辟而不能先开辟后继承。试想,“先尝后买”能颠倒成“先买后尝”吗?一颠倒就变味了!还有,“蓝”也是“兰”之误。白居易有“春来江水绿如兰”之佳句嘛。这病联是不应该评奖的吧?何况是一等奖!
鼎足有三,在2013年10月25日出版的《中华楹联报》第二版《获奖作品之我见》一文中又见到了“正误弄反”。该文右栏在评上面一等奖作品时有这样的话:“‘鸿篇’的‘鸿’属于错别字,鸿者轻即小也。”由于这种错误的认识,结果硬把人家正确的“续鸿篇”改错为“续宏篇”。
该文作者说“‘鸿’属于错别字”是不对的,所持理由“鸿者轻即小也”是不能成立的。辞书都收有由来已久的成语“鸿篇巨制”“鸿篇巨著”,而都不收“宏篇巨制”“宏篇巨著”,用“鸿篇”何错之有?用“宏篇”,何书何典有据?释“鸿”为“轻即小”,差矣!李白有“燕山雪花大如席”的诗句,雪花虽轻,可有如席之大,不能算小了吧?再如,两大捆灯芯草,一个人就轻轻地挑上走了,远没有一担水重,可体积却是一担水的很多倍。由此可见,轻的东西可不一定小哇。想来,该文作者把“鸿”与“鸿毛”等同了,大谬不然也!鸿毛固然轻而小,可“鸿毛”与“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哪!恰恰相反,“鸿”有“大”的意思。“鸿篇巨制”“鸿篇巨著”,“鸿”与“巨”同义,二成语都指规模宏大的著述。
须知,“鸿”与“宏”,同音,都有“大”的意思,可它们的适用范围和对象不同,“鸿”用于鸿沟、鸿蒙、鸿门宴、鸿鹄、鸿鹄之志、鸿儒、鸿雁等词中。鸿毛虽轻而小,鸿雁却是又叫大雁的。“宏”用于宏才、宏大、宏伟、宏观、宏达、宏丽、宏论、宏愿、宏旨等词中。
顺便多说点。该文上面的《学人赤子故乡情》一文中栏有“宏猷“一词,也属“正误弄反”一类。《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等辞书,都是作“鸿猷”不作“宏猷”的。“正误弄反”的现象,但愿不再出现!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1789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9090917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