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来日大难,对此茫茫百端集;
下联:英灵不昧,览兹蹇蹇匪躬愚。
(清末近现代初-冯煦《望华楼联》)
本指往日艰难。《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脣乾。”后亦用以指前途困难重重。 李云夔 《送李晦盦之燕》诗:“来日大难居不易,痴聋须效阿家翁。”
[boundless and indistinct;vast] 辽阔旷远的样子;模糊不清楚
长天茫茫。&—&—唐&· 李朝威《柳毅传》
对联:来日大难,对此茫茫百端集; 英灵不昧,览兹蹇蹇匪躬愚。
野茫茫。&—&—《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勤歌》
夫之茫茫。&—&—明&· 顾炎武《复庵记》
茫茫的前景
别时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 [in many ways]∶多种多样
思绪百端
(2) [all things/feelings]∶各种各样的事
百端俱兴
巧理百端
[spirit of the brave departed; spirit of a martyr] 烈士的灵魂;受崇敬的人去世后的灵魂。也说&“英魂&”
(1).不忘。《逸周书·王会》:“佩之令之不昧。” 孔晁 注:“不昧,不忘也。” 唐 杜甫 《催宗文树鸡栅》诗:“不昧风雨晨,乱离减忧慼。” 宋 曾巩 《左仆射门下侍郎王珪追封三代并妻制》:“尚其不昧,服此茂恩。”
(2).不晦暗,明亮。《老子》:“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3).不损坏;不湮灭。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玄阴凝,不昧其洁。” 唐 杜甫 《迴棹》诗:“吾家碑不昧, 王氏 井依然。” 冰心 《<寄小读者>四版自序》:“感谢上帝,在我最初一灵不昧的入世之日,已予我以心灵永久的皈依和寄托。”
《易·蹇》:“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高亨 注:“言王臣謇謇忠告直諫者,非其身之事,乃君国之事也。”后因以“蹇蹇匪躬”谓为君国而忠直谏诤。蹇,通“ 謇 ”。 晋 葛洪 《抱朴子·臣节》:“违令犯颜,蹇蹇匪躬者,安上之民翰也。”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四:“必也立朝,增蹇蹇匪躬之节。”亦作“ 蹇諤匪躬 ”、“ 蹇之匪躬 ”。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 张九龄 在相位,有蹇諤匪躬之诚, 元宗 既在位年深,稍怠庶政,每见帝无不极言得失。”一本作“謇諤匪躬”。 清 钱谦益 《匪斋记》:“客有唁予者曰:‘《蹇》之六二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安知上不以蹇之匪躬勗子乎?’”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27516.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9090917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