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百科正文

题题中国书法秦篆对联

 2024-01-21  阅读 0

秦篆,又称小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公元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秦篆一直从秦朝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因为其字体优美,颇有古风古韵,所以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

汉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定型(轮廓、笔划、结构定型),象形意味削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了书写和认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产物。秦王朝使用经过整理的小篆统一全国文字,不但基本上消灭了各地文字异行的现象,也使古文字体异众多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说:&“篆尚婉而通&”,这五个字可以说是篆书用笔的度世金针,警世名言。&“婉&”和&“通&”虽仅二字,却准确揭示出对篆书用笔的基本笔势和篆书笔画质量的要求。小篆结体修长,讲究对称,笔画停匀,用笔起收不露痕迹,体态端庄而妍美。

优秀作品10副

1.庞晓洲河南驻马店

令行于诏版,旨江山一统,字迹同规,洒而脱,婉且通,呈秦朝气象神完意足,蕴庄严作隽豪,若铁画纡絗处,锦绣横陈,珠玑罗列,大勋应属李丞相;

石刻以纪功,书上继籀文,下开隶体,晋式微,唐绍复,挟清代精华造极登峰,发遒古为雄拔,如紫藤缠绕时,欹危成趣,摇曳生姿,巨匠当推吴俊卿。

(注:李丞相,李斯;吴俊卿,吴昌硕)

简评:真正的优联不仅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据,同时也要有一定的写作难度。此联从秦篆的历史缘起、政治背景、文化价值到秦篆的用笔特点、线条质量、书法气象以及对李斯的高度评价,对秦篆作了系统而精确的阐述;下联从秦篆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作用写起,阐述了小篆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起伏变迁,以及不同书家的不同风格,最后以篆书大家吴昌硕作结,与上联的&“大勋应属李丞相&”遥相呼应。细细品读,仿佛让人打开了一部关于小篆的史学专著,灭六国、成一统、车同轨、书同文的伟大历史转折荡气回肠,书法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若隐若现,扑朔迷离,对不同时期、不同书家书法风貌的刻画(发遒古为雄拔,如紫藤缠绕时,欹危成趣,摇曳生姿)奇趣横生,让人眼界大开;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定位准确、客观,令人信服。读来跌宕起伏,气势如潮,令人心旌摇曳,叹为观止。

2.方留聚河南三门峡

师石鼓而参钟鼎,由详而简,尚婉而通,改文字异形,使言语同声,唯李斯功莫高焉,名堪垂也;

起圆浑且壮挺遒,犹密且疏,又方且整,似修长体态,如精工玉箸,以碑刻上承周籀,下领汉风。

简评:这副楹联从秦篆的源流与师承入笔,以&“由详而简,尚婉而通&”八个字,对篆书的形成规律和和笔画的质量要求作了高度概括。接着,对小篆的文化价值、历史作用以及秦相李斯在统一文字方面的杰出贡献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价。下比则从秦篆的用笔特点、线条质感、结字规律方面进行了简要而精准的描述。&“似修长体态,如精工玉箸&”的修辞格,运用贴切而形象,让人们对秦篆的结体特征及线条要求得以直观感受,是上联的&“尚婉而通&”形象化具体化。最后,则对秦篆在书法史上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深化了内涵,升华了主题。

全联立意高远,遣词讲究,起承转合自然流畅,起伏有致。

3.王西川河南三门峡

继籀文而定体,体均衡,划活润,玉箸蕴精奇,奇古秦碑尊贵宝;

规官体以同文,文简正,字端庄,印章镌谨信,信书小篆萃华风。

简评:这副对联依然从秦篆的承续入笔,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对秦篆的形成、结体特征、笔划特点及质量要求,进行了高度概括;下联则从秦篆在统一文字、规范书写、印信防伪等方面,对秦篆的历史功用和文化价值进行归纳,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文从语顺,一气呵成。全联以多种长短句交替使用和生动活泼、抑扬顿挫的节奏变化,读来纵横捭阖,气势不凡。

4.王衍广东阳江

前继籀文,后启隶书,看化繁为简,言通政顺强邦国;

圆当砥柱,方凝基石,论守正创新,拄地撑天鉴月星。

简评:此联起笔即单刀直入,用&“前继籀文、后启隶书&”八个字,概括出秦篆的历史沿袭、对后世书法的影响以及在书法史上地位。下联用形象的比喻&“圆当砥柱、方凝基石&”,对秦篆的用笔、结体,作了生动形象的描述。&“化繁为简,守正创新&”不仅对仗工稳,而且非常贴切,对汉字的发展规律认识透彻,概括精准,且有较强的时代感。此外,在创作过程中,上下互对、联内自对灵活运用,水到渠成,毫无牵强做作之感。

5.石安辉河南三门峡

遒劲方圆乃一统时文,合规范,摒异奇,以勒峄山昂首,兼备形神弘帝业;

端庄隽秀呈千摹法帖,韧骨筋,舒气脉,深铭碣石观澜,任由天海炳云书。

简评:此联采用富于变化的长短句子和韵脚交替,较全面地概括了秦篆的形成背景、形成过程到书法的结构、用笔、气韵,以及刻石铭功的典型作品,语言简洁流畅,读来起伏顿挫,抑扬有致。上联以&“遒劲方圆&”的笔划特色作统领,以&“兼备形神弘帝业&”结句,准确地展示了秦篆产生的历史因由和文化背景;下联以&“端庄隽秀&”的结构特点为导引,通过对秦篆线条、气韵的生动描述,最后归结到&“任由天海炳云书&”,把秦篆规范而不僵化、统一而不呆板的高妙艺术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

6.李艳英黑龙江大庆

经大篆沿革,删繁就简,乃象形削弱,符号加强,则书体统一,文字统一,长方成创举;

讲空间对称,垂脚耸肩,堪使转圆活,线条优美,即印章刻遍,山石刻遍,永久立丰碑。

新声

简评:此联在创作之前,对秦篆的历史沿革、形成规律、政治背景、文化意义乃至空间结构、笔划线条、历史功用都有了比较全面的掌握和了解,因此,在创作时,有关秦篆的一系列知识点喷薄而出,读后,感觉就是对秦篆知识的一次普及。而上下结句的对仗,特别是两个&“统一&”、两个&“刻遍&”,运用巧妙,对仗工稳,且不事造作。

7.刘邦辉河南卢氏

依大篆所来,遥知烂漫,方内神飞,字间闭月,于秦倾妩媚从容,魂侵石上,颜磨诏版;

自李斯而出,况是修长,中锋角逐,铁线连营,运腕得空灵绝妙,气盖泰山,力拔琅琊。

简评:此联从秦篆的历史沿革到书法的笔画、结构、体式,概括精到,描写生动。如&“况是修长,中锋角逐、铁线连营&”是也;特别是对秦篆气韵神采的描写可谓用心用情,栩栩如生。如&“方内神飞,字间闭月&”之类。上下结句&“魂侵石上,颜磨诏版&”、&“气盖泰山、力拔琅琊&”,同样写得辞藻瑰丽,韵致盎然。

8.吴岱宝陕西宝鸡

结体端庄,造形健美,集籀篆而成国宝,势如万石洪钟,千均强弩;

分行布白,就简删繁,呈圆融以壮山川,功在古今绝妙,兴废无双。

简评:此联把结体造型放在上下联的前边,&“结体端庄,造形健美,&”&“分行布白,就简删繁,&”,仿佛以特写的形式把人们的视线定格到秦篆书法的面前,给人以先声夺人、耳目一新之感。上联结句&“势如万石洪钟,千钧强弩&”,采用联内自对,写出了秦篆的气势及力度,这是秦篆用笔的高质量要求。而&“功在古今绝妙,兴废无双&”,则对秦篆的书法价值给予高度评价。这副对联亮点还在于长短句型及韵脚平仄的交叉运用,读来跌宕起伏,朗朗上口。

9.余根长 安徽黄山

欲练中锋行此笔,

却教天下学斯文。

简评:这副对联看似简短,似乎言不及义,但这是这次征联中为数不多的有关书法临习方面的对联。秦篆的中锋用笔及线条要求,是所有书法研习者必须修炼的基本功。上下联短短十几个字,道出了书法学习的圭臬。而且用语洗练,对仗工稳,转换自如,似信手拈来,自然天成。

10.田兴隆湖南岳阳

长方倍显精神,均匀足见辉煌,功在李斯一统,冰阳一脉,石如一继;

垂脚千般奇趣,弧笔十分圆活,业存甲骨归元,钟鼎归真,简牍归根。

简评:这也是一副用心用情进行创作的好联。上联的结句从秦相李斯到李阳冰再到邓石如,巧妙地把小篆的几座高峰推到读者面前,无不令人高山仰止;而下联的结句&“业存甲骨归元,钟鼎归真,简牍归根&”,则非常简要而精准地把秦篆的源流承继写得贴切精到,且不失自然。此联把&“阳冰&”写成&“冰阳&”,不知是作者笔误还是另有资料。李阳冰,字少温,唐代书法家,以小篆名世。

主审:上联句脚三仄,下联句脚三平,一般情况下获优怕不服众,会被取消。但尾三句是三个排比句,且用语精准,应看作特殊情况,不因辞害意,故而保留优秀。

主评作品

题秦篆吕江枫

继周书遗韵,改万国异行,弱象形,强符号,遒健婉通,文同天下自秦始;

开汉隶先河,集各方优势,立规矩,定准绳,雄浑严整,运启中华从此兴。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2679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
对联网
对联大全网专门分享经典对联知识,内容包括春联、对对联、春节对联、节日对联、 结婚对联、乔迁对联、挽联、行业对联、名胜古迹对联、对联横批等对联知识,为大家提供在线学习交流平台。
对联资讯
对联大全
对联知识
对联故事
谐趣对联
对联故事
copyright © 2023 对联大全 网站地图
京ICP备130284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