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死十三元
蒙绍伦广西宾阳
清朝末期,高心夔备受曾国藩的赏识,与王闿运、龙汝霖、李寿蓉、黄锡焘为清宗室贵族肃顺的幕府,号称“肃门五君子”。
高心夔于咸丰元年中举。咸丰九年,通过会试,取得殿试资格。然而,殿试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试题要求用“十二文”韵来作诗,高心夔却误押了相邻的“十三元”韵。结果,被列为四等。下届科举,高心夔又一路高歌,杀到了殿试。这次,官方的考题为“纱窗宿斗牛得门字”,要求用“门”字入韵(十三元)写诗。鬼使神差般地,他又押到较远的“十一真”韵上去了!最终,高心夔又一次名列四等。
高心夔两次闯进了殿试,不能说他没有实力;但两次都被“十三元”挡住了(或者说与之相关),说明该韵对于有的考生来说,容易与其他韵混肴。高心夔虽然努力了,但最终未能如愿。对于他的遭遇,我们只能说,时也、命也、运也。
事后,同门好友王闿运戏赠高心夔一副对联:
平生双四等;
该死十三元。
你真别说,这副对联,把高心夔参加殿试的情形,刻画得惟妙惟肖,上天入地之间,全在于这“十三元”。
联因人传,韵因人名。后来,“该死十三元”就成了写诗取韵的一句名言。
其实,在106韵的平水韵中,韵字最多的,是“四支”,有464字;最少的,是“三讲”,只有11字。在30个平声韵中,韵字最多的,也是“四支”,有464字;最少的,是“十五咸”,只有41字。“十三元”,有161个韵字,处于中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
我们再来看看,与“十三元”相关的其他内容。
《红楼梦》第七十六回中秋即景联句三十五韵,林黛玉说“就还是五言排律罢”、史湘云说“偏又是‘十三元’了!”。很明显,林黛玉、史湘云等人用五言排律的方式来联句,是以“十三元”一韵押到底的。有的读者,因为不知道“宣”字可以作元韵,便认为《红楼梦》中秋即景联句“射覆听三宣”中的“宣”,出韵了;并由此认定,《红楼梦》出现了硬伤。
其实,“宣”字在唐宋及之后的诗中,既可以作先韵,也可以作元韵。只不过,作先韵的居多;作元韵的,比较少而已。
最有说服力的,还是去考察诗中用韵的实际情况。
下面的诗作,“宣”字均是属于元韵。
唐代王梵志《尊人同席饮》:“尊人同席饮,不问莫多言。纵有文章好,留将馀处宣。”
宋代韩淲《钱宗卿得当涂守》:“垂上甘泉玉笋班,又看均逸贺朱幡。当涂自是号名郡,近北还知出异恩。西望雪堂应坐啸,东连钟阜要蕃宣。名卿所至人皆仰,青镜从渠霜鬓繁。”
元末明初刘崧《春日述怀五首其一》:“蝼蝈当夜鸣,禽鸟亦晨喧。岂不感芳序,乘时如有言。鄙人昧达识,沈郁寡所宣。触物惧乖违,噂沓焉得论。高言谁为倡,欲吐且复吞。庶几服玄默,于道契弥敦。”
明代沈明臣《武陵庄杂咏其一》:“华馆敝绿野,修篁压崇垣。翳然蒙水木,青云永为樊。感时愿偃息,古道终龙蟠。调膳饵玉屑,酌醴㪺乳源。被服岂不佳,结束唯蘅荃。冲襟溯往古,默默谁为宣。”
明代梁兰《井有仁人(为某太守赋)》:“此井不可改,下有徵士魂。元纲日陵夷,孤臣竟谁论。幽泉愈清彻,精灵乃长存。玉甃碧藓合,银床秋叶繁。侯其谒尼父,慷慨聆此言。潜德匪君阐,教道奚由宣。”
明代陈琏《题黎氏宗堂》:“有美诗书裔,由来号德门。分符闻远祖,冠豸见诸孙。兰玉春风蔼,松楸雨露繁。奉先祠夙搆,系族谱犹存。制度深详究,仪文旧讲论。堂阶明等级,昭穆序卑尊。祭器清尤洁,斋居寂不喧。丽牲碑已老,玉鬯礼弥敦。承祭推宗子,联行肃弟昆。蘋蘩供俎豆,醪醴注罍樽。缩酒茅偏洁,焚香鼎自温。暖光浮蜡炬,烈焰烛糁盆。祼奠终三献,歌谣遍一村。燕毛常序齿,敬祖重分膰。士论咸归美,乡闾无间言。观风有使者,我喜为敷宣。”
明代王洪《黄御史宗载席分韵得樽字》:“孟春兆和气,旭日丽以暄。庭卉含新荑,谷风扇芳原。佳朋乐兹日,携具枉见存。肃我文翰友,列筵属清樽。仰望西山岑,俯观佳木园。河冰泮馀澌,流泉激清源。嘤嘤林间鸟,和音复相宣。共谓当尽娱,羽觞疾飞鶱。中酣发微咏,谑以笑与言。遐思邈云霄,奇文馥兰荪。顾已夙浅薄,幸偕君子论。食苹慕周行,伐檀感明恩。申交在敦谊,讵曰殽与飧。”
明代皇甫汸《寄题宗室芙蓉园》:“忘忧杨柳馆,逍遥芙蓉园。粲粲朱华冒,田田绿叶繁。日涉宛成趣,朅来殊避喧。心将隐沦逸,迹谢帝子尊。瑶琴既以御,缃帙亦间翻。采赋等梁孝,敦诗从楚元。美人隔千里,幽芳谁为騫。轻舟越江渚,欲往执孤鸳。无媒焉所托,有怀何由宣。申章聊代讯,寤歌在弗谖。”
《红楼梦》第七十六回:“三五中秋夕,清游拟上元。撒天箕斗灿,匝地管弦繁。几处狂飞盏?谁家不启轩?轻寒风剪剪, 良夜景暄暄。争饼嘲黄发, 分瓜笑绿嫒。香新荣玉桂, 色健茂金萱。蜡烛辉琼宴, 觥筹乱绮园。分曹尊一令, 射覆听三宣。骰彩红成点,传花鼓滥喧。晴光摇院宇, 素彩接乾坤。赏罚无宾主, 吟诗序仲昆。构思时倚槛, 拟句或依门。酒尽情犹在, 更残乐已谖。渐闻语笑寂, 空剩雪霜痕。阶露团朝菌, 庭烟敛夕棔。秋湍泻石髓, 风叶聚云根。宝婺情孤洁, 银蟾气吐吞。药催灵兔捣,人向广寒奔。犯斗邀牛女, 乘槎待帝孙。虚盈轮莫定, 晦朔魄空存。壶漏声将涸, 窗灯焰已昏。寒塘渡鹤影, 冷月葬花魂。香篆销金鼎,冰脂腻玉盆。箫憎嫠妇泣,衾倩侍儿温。空帐悲文凤,闲屏设彩鸳。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犹步萦纡沼,还登寂历原。石奇神鬼缚,木怪虎狼蹲。赑屃朝光透,罘罳晓露屯。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有兴悲何极?无愁意岂烦?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
清代冯敏昌《唐元宗鹡鸰颂墨迹卷》:“尘烟蔽天玄武门,唐家四海无弟昆。诗人叹息何为者,急难鹡鸰思在原。逡巡三郎作天子,媲美贞观称开元。名垂金鉴播彤史,楼成花萼辉乾坤。花萼楼头风日美,麟德殿前花鸟繁。花奴击鼓雪儿舞,琵琶朔管声喧喧。五王贵盛闻天下,济济群臣无间言。神龙已报戏潜底,雍渠忽见当庭轩。飞鸣行摇信得意,饮食衎宴堪同论。谁与献颂魏长史,手足愉悦情相宣。神藻飞时焕祥瑞,天笔落处光瑜璠。和气感召讵不信,让帝终始尤克敦。谁令阿环玉笛窃,遽使步幛金鸡蹲。延秋啼鸟最先起,蜀道杜宇声重吞。长安繁华但一梦,几人跋马追西奔。惟余宝墨照春色,异时歌板停芳樽。欧赵题识罕辨证,汝帖补缀空瘢痕。遥遥千载发长喟,尺布斗粟空仁恩。天寒展卷数开阖,门外急雪看飞翻。”
晚清范当世《示逊庵运使》:“时危频仗友,况以弟兄论。海大容吾勺,文多为子言。艰难谁择食,呼啸莫啼冤。尝怪朱云薄,奚为怒薛宣。”
清末民国初许南英《寄怀王泳翔》:“萋萋芳草怨王孙,三叠梅花总断魂!拔剑痴男真倜宕,调琴素女解温存。已无别墅伤摩诘,况复登楼学仲宣。一样沧桑遭小劫,闻君今有小桃源!”
民国陈三立《次韵酬廖笏堂》:“安排傀儡仍千变,剩有当年梦呓存。抵死一呼嗟已晚,同昏八表更何言。逢场且试眩人技,种柳新摇白下门。邂逅两生期复古,傥凭石鼓数周宣。”
民国李洸《伍少裴见过》:“削迹荒村久闭门,翩然过我入黄昏。铁衣暂涴征尘色,茧纸重留妙墨痕。占地风霜秋正厉,病夫忧愤意难宣。凭君缓带收豪士,把酒他时仔细论。”
当代庞俊《河湾视山公村居》:“蝉边溪树鹭边村,稻熟家家过雨痕。高睨大谈良有以,度阡越陌一相存。看云诗句休倾泪,种菜英雄各闭门。尚听樵夫论王道,秋怀郁郁若为宣。”
当代缪钺《百念1941》:“百念沈绵积未宣,无端风雨发烦冤。已甘草弱难言命,为底楼高易断魂。沙上枯鱼犹呴沫,梦中残黛愧温存。劳生多难宁如此,拟唤巫阳与细论。”
由此可知,宣,在近体诗中,是可以作元韵的。
“十三元”是个客观存在,是诗韵家族中的一个成员。同诗韵中的“一东二冬”等一样,“十三元”只是诗人作诗时选择用韵的对象而已。诗韵本身,并不存在什么好坏优劣。诗人写出或写不出名垂千古的诗作,取决于诗人本身,与“十三元”等诗韵无关。从这个角度来说,“十三元”不该死,也死不了。“一东二冬”等等,就该“潇洒”走千回、活万代。事实也正是如此。朝代换了一代又一代,诗人走了一茬又一茬,“十三元”仍以其特有的姿势,屹立于诗坛诗韵。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17855.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9090917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