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佛印时常在一起吟诗作对。有一次,苏轼得知佛诗联写作过程中,常常为某一字的选择而颇费脑筋,诚如古人说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为此,我有时会把几个平仄吻合的字写在纸上,经过认真斟酌比较后才选定用某一个字,此法用专业术语来说就叫炼字。
大家知道,日常生活中如果上身穿了件西装,并系上了领带,那么西裤和皮鞋是最佳搭配。但如果我们选择休闲裤、波鞋(运动鞋),甚至是戴着草帽,那么这个搭配就很不协调,不伦不类太难看。同理,我们诗联写作中的遣词用字也要寻求最佳搭配或者说是黄金搭档。比如,与“雨”的最佳搭配动词是“润”或“滋”,与“春风”的最佳搭配动词是“绿”,这可从古诗“天街小雨润如酥”、“春风又绿江南岸”等找到最佳搭配。据说,王安石在选定“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经过从初稿的“到”、“过”、“入”、“满”等十几次斟酌,最后才敲定“绿”字。由此可见,古人的很多名句中的字词搭配是经过作者千锤百炼的选择,这就是唐朝诗人方干说的:“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正因如此,诗联的初学者需要大量阅读、背诵古人的诗词,最好“每天读背2—3首,坚持3—5年,尤其是多读背古人的佳作,近朱者赤,接触古人的好作品多了,诗感就慢慢培养出来了”。当然,对于年事已高者来说,背诵作品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反复读还是可以做到的,这不仅可以加深对名作的理解,而且对词汇的积累、句式的熟悉应用都会有极大的帮助。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套用这句话,我说“强搭配的字(词)不美”!我们千万不要选择那些“老死不相往来”词字来搭配。笔者曾看到一位从党政机关退下来的某干部写的诗句:“明月照耀千山暖”,这个“明月”与“暖”就是“老死不相往来”的搭配,就是强扭的“瓜”,不但不甜,而且是很臭,根本不合逻辑!“月”多与“寒”、“冷”搭配,这方面我们可以从很多古诗中可看到,如“夜吟应觉月光寒”(唐·李商隐)、“凉月如眉挂柳湾”(唐·戴叔伦)、“独宿高楼明月凉”(唐·李群玉)等等。
此外,在写作过程中,当作品初稿完成后,我们可以先读一下看是否顺畅,是否拗口,是否不美。如笔者撰写的《题马踏飞燕》联:
国宝耀中华,郭老识珠存慧眼;
神工扬美誉,张江铸马具深心。
注:郭老:指郭沫若;张江:马踏飞燕设计者,官至武威太守,获“金马张”的雅号。作品完成后,我觉得上联第一、二分句开头的“国”、“郭”声韵都是guo,读起来不太和谐,与下联相对应的“神”(shen)、“张”(zhang)音韵上失衡,影响了韵美效果。于是,我把“国宝”改成“瑰宝”,这问题就解决了。因此,窃认为,像这类问题虽然没有违反诗联的有关“避忌”,但读起来不顺畅或拗口,这也是需要我们留意的,以确保诗联作品的抑扬铿锵特点。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1762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9090917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