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百科正文

对联的历史

 2023-11-09  阅读 0

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3000年前,中国先民就已使用对偶句了。商周两汉以来诗人的对偶句及魏晋南北朝以来辞赋中的骈俪句,为后来对联的产生在文字上做了原始积累。春秋战国时候开始的挂"桃符"的风俗,汉代出现的写抒情言志的对句于门上的习惯,隋唐时期开始出现的对仗工整的律诗,上述种种,都为后来的对联形成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到唐朝的律诗中,有很多联句就是脍炙人口的对联了。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等等,不胜枚举。
早在秦汉以前,中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开始把联语写在桃木板上。据《宋史﹒西蜀孟氏世家》和《蜀梼杌》记载,在公元964年后蜀国君孟昶拿起笔来,大笔一挥,亲自写了一联诗: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句对联,对仗工整,含义明白,而且首尾镶嵌了"新春"两个字,很适合春节的气氛.他把题写的两句诗分别写在"桃符"的两块木块上,一左一右地挂在自己的寝室门两旁,形成了今天的对联的书写格式。虽然孟昶在第二年(965年)就做了亡国之君,并在当年就病死了,但是,他创作的这副春联却流传到现在,特别是他创立的对联这种艺术形式,一直流传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许多人认为这是中国第一副对联,但近来已有不少人提出异议,。《对联》四卷一号曾刊登方东先生发现的三副出现于唐咸通乾符间的对联,此三联均见于闽东方志。这就否定了“余庆长春”第一联之说,最近有人又发现了两副唐五代对联,时间均在广政二十六年之前,可资方先生否定孟昶第一联之说的补证。唐末徐寅曾在萧田延寿筑万卷楼以藏书,并题有联句云:壶公山下千钟粟,延寿溪头万卷书。另记五代十国南唐伶人王感化,系建州(治所在今福建建瓯县)人。他赋诗作词,诙谐而敏捷。一日戏题怪石一联云:草中误认将军虎;山上曾为道士羊。总的来说,对联起源于唐末。我曾看过封神演义,里面有歌颂武王姬发的对联。这纯属后世的作者溜须拍马之行为。唯一遗憾的是五代的对联并不多。
到了宋代,一大批宋词名家和文学家的出现,极大的拓展了对联的外延,对联不止是春联的代名词,它深入到人们的饮食起居中。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忠懿王钱俶在杭州建了座龙华寺.有一天,寺里的和尚契盈侍候忠懿王游碧波亭,钱俶感慨一声,说出一句:"吴越去京师三千里,谁知一水之利如此!"契盈根据忠懿王的话,在碧波亭柱上题写了一副楹联: "三千里外一条水;十二时中两度潮."这件事说明楹联在北宋时期已开始盛行.。

北宋末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6年),有人把四川眉山诗人唐庚的名句"山静似太古,曰长如小年."用来作门联,这是曰常生活中把对联写在门上的一个先例,打破了对联只能作为春联写在门上的格局.
南宋初年,金军攻破建康(今南京),通判杨邦义威武不屈,咬破手指,用鲜血在衣襟上写下十个大字:"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这副对联是目前为止知道的最早的自题言志联.
南宋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南宋大儒朱熹筑沧州精舍,曾自书一联贴于门上:"佩韦遵考训,晦木谨师传."这副对联是目前认为最早的书院厅堂类联.
南宋时候,灯门联和寿联也开始出现.据《隐居通议》中说,贾似道在扬州时,在上元曰命宾客集古句作灯门联,其中有一人集了如下一联:"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这副对联是目前为止知道的最早的一副灯门联.
北宋孙奕载,黄耕叟夫人三月十四曰生,吴叔经作联贺道:"天边将满一轮月,世上还钟百岁人."此联为民间寿联先例
南宋贾似道在谢太后崇寿节和度宗乾会节时,曾命黄蜕作笺:"圣母神子万寿无疆复万寿无疆,昨曰今朝一佛出世又一佛出世."在皇太后和皇帝生辰,用这样的对偶句表示祝贺,就可以说是标准的寿联了.宋代大学者朱熹编有《联语》一书(见清代李光地等编纂的《朱子大全》卷后),可见当时的对联比较成熟的情况.
说到宋朝的对联不得不提起苏轼,他与对联有很深的渊源。关于他的对联故事太多了,怕10节课也说不完呢,这里只拣几个与代表性的。1.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是好友,他们经常相会。一日,二人饮酒后,苏东坡邀佛印和尚一同至郊外踏雪赏梅。来到梅园,一片白雪皑皑,分不出哪是梅花,哪是雪。佛印触景生情,随口吟出: 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苏东坡由于贪饮几杯,已昏昏欲睡,欲对无言。一阵寒风吹来,苏东坡神志稍醒,不想败在佛印之下。目视前方,见一丛杂竹,随风摇摆,立即对答:风中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风。
上联雪与白梅,三次出现,回环反复;苏东坡的风和竹相对,也三次出现,不仅对得巧而且事物相对,意境也很协调。2.王安石将苏东坡左迁黄州团练副使。临行,王安石亲自相送,半路上出了一上联: 七里山塘,行至半塘三里半; 这下子把苏东坡难住了,怎么也想不出。王安石笑道:“不要急于对答,待黄州回来后,再说吧!” 黄州回来后,苏东坡果然对出下联,是前些时与朋友游九溪洞,半路上想起来的: 九溪蛮洞,经过中洞五溪中3.宋神宗时,辽常常侵犯北宋。后来,两国修好,辽派使臣,宋派苏东坡接待。相见之后,辽国使臣对东坡说:“久仰学士学富五车,才高八斗,鄙人可有一句,敬请相赐。”上联是:
“三光日月星” 。这副上联,短短五个字,第一词“三”是数目字,对句必找一个相对数目字,日、月、星是三样发光的自然界物体,与前面词直接联系,对句也必须与之相对应,看来不难,实则不易。其他官员听了都在苦思冥想,未找到合适的下联,而苏东坡则不慌不忙地对道: “四诗风雅颂”
“诗”指的“诗经”,它由《风》《雅》《颂》组成。“雅”又分“大雅”“小雅”,合起来是四部分。所以称“四诗风雅颂”。 苏东坡说出,满堂皆惊。辽使听了,十分钦佩。这时狂风突起,雷风大作。苏东坡对辽使说:你的上联还可变 “三光日月星,一阵风雷雨。”"三光日月星,两朝兄弟邦"三光日月星,四德元亨利"
辽使惊叹不止.但又不禁奇怪,说:"四德元亨利贞,先生怎么落了一德?"苏轼笑道:"最后一德乃先帝庙讳,做臣子的怎敢顺口带出?"辽使终于叹服.至此,我也为之深深叹服。当然,宋朝名家名联还有很多,苏轼只是一个代表。具体的对联我会在后面整理收集。
宋朝过去了,元朝来了。元代文人继承了宋代撰写楹联的传统,很多人都喜欢撰写对联.在史料中,也能找到大量关于对联的记载,有一次元世祖忽必烈召见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赵子昂(即赵孟頫),见他仪表堂堂问道:"你会写楹联吗?"赵子昂回答说会,元世祖便命他题书殿上春联,他想了想,便写了一联:"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元世祖很高兴,便命他再写一联,于是他便当即挥毫写下了一副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喜爱的楹联:"曰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这后一联流传很广,直到清代,民间仍不断地沿用.
春联在明代开始空前繁荣.并且在明代人们才开始把"桃符"真正地称之为"春联".据说"春联"一词是明太祖朱元璋创造的,并且开始用红纸写春联.他喜欢对联,不仅大力提倡写对联,而且他本人也写了不少的对联他送给中山王徐达的一副对联是:破虏平蛮,功贯古今第一人;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他送给修撰国史的谋士陶安的一副对联是: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由于朱元璋的大力提倡,明代的文人都擅长写对联,也乐于写对联,从而大大地推动了对联的发展,使对联创作在明代推向了一个高潮.说道明朝的对联,不得不提起一个泰斗级的人物人物--解晋。他是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他有治国安邦之才。解缙九岁那年,塾师带他到江中去洗澡。塾师脱下衣服挂在树叉上,随口出对:千年古树当衣架。解缙望着滔滔江水,应声答对:万里长江作浴盆。洗完了澡,他们走在回家的路上,迎面遇见一位过客,向他们打听一户人家的住处。过客话音刚落,解缙用手朝街心一指,吟道:“杨柳东西摆,石狮左右蹲,红杏墙头出,绿荫有家门。”过客见他小小年纪才思敏捷,十分称赞,就问他是谁家的孩子,父母做什么营生。解缙笑盈盈地说出一副对联:父亲肩挑日月母亲手转乾坤。过客想了半天,莫名究竟。塾师笑着告诉他:“先生有所不知,他家以卖豆腐为生,母亲终日推磨磨豆腐,父亲挑着豆腐沿街叫卖,不正是‘肩挑日月、手转乾坤’么?”过客一听,赞叹不已。解缙家的对门住着的是一个良田千顷、家财万贯的缙绅赵员外。有一年腊月三十,赵员外府上张灯结彩,杀鸡宰鹅,准备欢度春节。解缙家却是家徒四壁,铁锅冷灶。解缙心想,过年了,也该帖副春联庆贺一番。他望了一眼对门赵员外家那片青翠葱茏的竹园,提笔写了一副春联:门对千棵竹
家藏万卷书
赵员外出门看见这副春联,大为恼火,穷人过年,还穷快乐。他叫来奴仆,下令把满园翠竹砍得精光。解缙看到这个情景,明白这是赵员外阴暗心理使然,心中既十分痛恨又十分痛快,他又在对联的末尾各加上一个字,变成:
门对千棵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赵员外一见,怒气冲天,下令把竹蔸连根统统拔掉。解缙一见,又在对联的末尾各添加了一个字,变成:
门对千棵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赵员外见了气得说不出话来,把自己的胡须拔下了一大把。
吉水有位赋闲在家的尚书,听说解缙对联好生了得,却不相信,故意派人请来解缙,准备出几个上联要他答对,要他当众出丑。尚书派人请来解缙,却不让他从大门进府,而是从一条低窄的夹道里进去。解缙拒而不入。尚书闻讯后走出府门,吟出上联:小龙无知嫌路窄。解缙昂首挺胸,应声对答下联:大鹏有志恨天低
尚书只得邀他从大门走进官邸。
走进客厅,刚一落座,尚书一位幕僚已经吟出一则上联:
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能下
解缙应声对答下联:
地为琵琶路为弦,哪个敢弹
尚书见解缙身穿绿袍,又出一则上联:
出井蛤蟆穿绿袄
解缙朝尚书望了一眼,只见他身穿大红官袍,顺口吟出下联:
落锅螃蟹着红袍
尚书十分气恼,但强作镇静,又出了一则上联:
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解缙毫不客气,立即反击: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题)
在座的人无不掩面而笑,唯有尚书老爷张口结舌,满面羞愧,只好借口身体不适而退。
吉水有位颇出名的秀才,人称红秀才,听说解缙诗词属对精通,很想与他比试比试。一天,红秀才找到解缙说:“我昨天来亲戚家做客,先乘牛车,后乘驴子,最后乘马,还是马跑得快;来到主人门前,马一叫,鸡鸭受惊乱飞,被天空中的老鹰抓去一只。于是我想到一副对联,特写出来,向世兄请教。对联是:
牛跑,、驴跑,跑不过马
鸡飞、鸭飞,飞不过鹰
解缙一看就知道:这上联隐含着他文思敏捷,行文来得快的意思;这下联暗喻他是老鹰,是会抓小鸡的。意思是将要把解缙当作小鸡一样抓住。解缙向来就看不惯那些徒具虚名而无真才实学却又喜欢卖弄才华的人,他哈哈一笑说:“我也送先生一副对联。”于是提笔写道: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红秀才看罢,顿时满脸羞愧,气得浑身发抖,可又无言以对,于是拂袖而去。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1759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标签:
对联网
对联大全网专门分享经典对联知识,内容包括春联、对对联、春节对联、节日对联、 结婚对联、乔迁对联、挽联、行业对联、名胜古迹对联、对联横批等对联知识,为大家提供在线学习交流平台。
对联资讯
对联大全
对联知识
对联故事
谐趣对联
对联故事
copyright © 2023 对联大全 网站地图
京ICP备130284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