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掌”一词的由来
在诗联界,谈到写格律诗和对联写作时,常常强调忌合掌。《联律通则》第十条避忌问题,第一点就是忌合掌。明末清初文学家毛先舒《诗辨坻》中说:“古最忌合掌对。”王力先生在《汉语诗律学》中说:“合掌的毛病被诗人认为比失粘更为严重,所以他们极少违犯。”
什么叫做合掌?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中说:“出句与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叫做合掌,更是诗家的大忌。”所谓合掌,是指律诗对仗句或对联中,出句与对句的意思相同或相似,犹如两掌相合,所以叫“合掌”。但很多人不知“合掌”一词来自哪里?
最近,我们作了考据,“合掌”一词,来自佛经。佛经《四十二章经序》中云:“世尊教敕,一一开语,合掌敬诺,而顺尊敕。” “合掌”一词,本是佛教用语,是指合两掌以表示敬意的一种礼仪。后来文人将此词移植于诗文的领域。据文载,最早使用“合掌”一词,是南宋朱熹。他的《朱子语类》卷九五云:“问:正义不谋利在处事之先,明道不计功在处事之后。如此看可否?曰:恁地说也得。他本是合掌说,看来也须微有先后之序。” 这里“正义”、“明道”两句的意思基本相同,所以称之为“合掌”。
此后,文人用这个标准审视前人的作品,也发现有此毛病。清代《瀛奎律髓》记载了许多案例。如,宋之问《初到黄梅临江驿》:“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纪昀曰:“此联途中即马上,暮春即寒食,未免合掌。” 又如,郑从《入塞曲》:“黄云同入塞,白首独还家。” 查慎行曰:“入塞、还家,合掌。” 合掌有上下两句意思相同的,也有两联中一部分词语意思相同的。对联也是这样,如,一副佚名传统对联:
兰房生贵子;
绣户产麟儿。
联中“兰房”与“绣户”,都指已婚育龄妇女之卧房。“生贵子”与“产麟儿”,均指得个好孩子。上下联内容完全相同,是合掌。又如《新中国楹联大观》中有一联:
华夏腾飞惊世界;
神州改革震全球。
“华夏”与“神州”,“世界”与“全球”,均为一个意思,为合掌。部分合掌毛病,在诗联中确实大量存在,应引起大家重视。
为什么强调忌合掌呢?我们认为,对仗句是一种高度精炼概括的诗中之诗,文中妙文。要以最少的文字表达精深博大的内容。所以作诗撰联,必须锤句炼字,精粹简洁,做到言简意赅,余味无穷。如果上下联内容相同,或相近,句重意复,就缩小了表意的空间,造成篇幅之浪费。因此,为了对仗合格,必须切忌合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