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张骞封侯南阳方城博望,并在此地留下了张氏后代;两千多年来,方城张骞后裔一直期盼回陕西城固张骞故里认亲祭祖;而今,河南方城和陕西城固两地政府搭建交流平台,方城张骞后裔认亲祭祖夙愿得圆。8月14日,河南方城县张骞后裔代表等一行8人千里迢迢赶到城固认亲,并到张骞墓前祭祖。
张骞封侯地后裔聚居
开辟丝绸之路的张骞封侯地方城县博望镇周围的殷庄等村落,现今居住着836户共计3908名张骞后裔。8月10日,正在方城县博望镇调研的方城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白振国告诉记者。
记者在博望镇殷庄村一位叫张广杰的老人家里发现,厅堂中有一个牌位,牌位两边的对联是博留受封流芳远;固巩迁居世泽长,横批是张家百忍。该村不少村民家中均有这样的牌位和对联,只是有些对联的横批改成了张公百忍。
67岁的张玉俊说,小时候,祖父经常告诉他,一定要记住咱是张骞的后代,还经常讲述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现在,博望镇还保存有纪念张骞的张骞桥等遗迹。张氏后人家中牌位上写的张公就是张骞爷。70多岁的殷庄村农民张明礼告诉记者,那副对联上联是说,侯爵张骞携家人仆人来封地食邑,代代繁衍,英名远存;下联是说,先祖为陕西城固人氏迁此,要发扬张骞百折不屈、忍辱负重的精神,在此巩固发展,做不负张骞英名忠贤之后人。横批说的是张骞出使西域,经历了千难万险,但他为了完成汉武帝交给他的任务一直忍辱负重。张公百忍就是告诫后代,要像张公学习,为国为家都要忍辱负重。
记者问他们是否保存有家谱,张明礼说:家谱全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毁了。根据族谱相传,我是张骞第70代孙。殷庄村村主任张子昆按族谱计算是张骞第69代孙,他告诉记者:我们这里还传说张骞在博望建有议事施政的侯公馆,建有接待商贾使团的使团馆,建有喂马存车的马号院等建筑。
政府牵线圆了寻根梦
据史书记载,陕西汉中城固县博望镇白崖村是张骞故里。白振国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方城张骞后裔一直有去城固祭祖的愿望,他当即表态,要为他们搭建平台认亲祭祖。
8月10日,方城县政府办向城固县政府办发出了方城博望张骞后裔欲赴城固认亲祭祖的联系函,城固县政府办当即表示欢迎。8月12日一大早,方城县政府派出两辆轿车,带着张骞后裔一行8人赶往城固。
8月13日9点,一行人奔波了800公里后,来到白崖村张骞祠堂门前。方城张骞第69代孙张广增握着白崖村张骞第64代孙张兆元、张华忠,第67代孙张永跃等几位长者的手激动不已。张兆元说:早就听说张骞封侯地方城有许多纪念张骞的遗迹和景点,想不到还有张骞后裔,见到你们真的很高兴!
听说方城张骞后裔来认亲,白崖村张氏后人纷纷赶来欢迎,张广增拿出从家乡带来的博望锅盔分给他们,并说:博望锅盔据说是张骞爷发明的,当年他出使西域,路上携带的干粮就是锅盔。张兆元则将他们刚修好的一本《张骞后裔家谱》送给张广增,张广增如获至宝。
两地后裔共同拜先祖
8月14日8点,方城张骞后裔一行早早来到白崖村张骞祠堂,进行了简短而庄重的祭拜。随后,两地张骞后裔一起来到位于城固县城以西的张骞墓前,摆上祭品,燃起高香。上午10点,祭祖仪式开始,方城县政府办副主任石国强代表方城县政府发表了讲话,并宣读了祭文。张广增、张兆元分别代表两地后裔向先祖敬酒行礼。
城固、方城两地要相互交流合作,联合发掘、研究、开发张骞文化。城固张骞纪念馆馆长王亚萍紧握石国强的手说。在现场,《方城史话》作者、方城史志专家苏玉熙对这次认亲祭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这对张骞文化研究和弘扬张骞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551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9090917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