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修辞手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比喻、比拟、对比、衬托、问答、引用、同音,项针法等。
水成青罗罗带;山为碧玉替。
这一联里,上联将水比喻成青罗带,下联将山比喻为碧玉管,将山和水具化成了两个非常具体的形象,让人读后限前就能出现一则清晰的图画。
再如: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故难收。
此联上联说学习就好像逆着永行驶舟一样,如果你不努力往前划,那么在流水的作用下舟就会后退;下联说心就像是在平原上放牧马群一样.把马放出去很容易,但是要把马收回来则很难。这也是非常明显的比喻方法,警示人们学习要刻苦坚持,对心也要有所束缚。
比拟法包括拟人和拟物,拟人则也可叫人格化,即把物赋子人的灵性。如:白鸟多情留我住:青山无语看人忙。这里就是格白鸟和青山叔人化了,白鸟可以“多情”.还留我住下来;青山不说话,只看人忙来忙去。
再如:
山中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设:
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就如同墙上的这副对联是形容那些没有立场,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就如同墙上的芦苇看上去有一个“大头”,但是根底浅经不起考验,很快就会露底,但是能说会道夸夸其谈,但是实际上没有真本事,此联利用比喻的手法, 明天把人的品格如此抽象的东西用物表示出来,十分生动形象。
对比法就是上下联是个对比的关系,这里而包含了正对和反对,还有一种流水对。正对和反对很容易理解,就是上下联正面对应,上联讲件事,下联讲件事,但是四联联合心来组成一组很和谐的对子。反对就是上下联正好是相反的,一对一反相互对应。而流水对的区别就是,下联与上联是承接的种关系。 分别举例如下:
鹦鹉能言难似风;蜘妹虽巧不如金。
此联就是正对,上下联各讲事,但是相互对应得非常和谐。以辛勒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此联很明显是反对,“辛勤劳动”与“好逸恶劳”恰好形成鲜明的对比。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上下两联相互衔接,上联说要想看到更多更广的世界,下联接着说,那就要更上一层楼,相互独立又相互补充。
衬托即烘托,就是借助烘托的手段,用来达到表达情感的目的。如:
洪以甲子灭,公以已丑殂,六十年间成败异:生装中山称,死傍孝陵鼻,一国天下古今同。
此联讲的是洪秀全与孙中山两位人物时隔六十年却带来不同的结果,用来烘托孙中山先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再如:东海望澎台,风景不殊,举目有河山之异;南天留祠字,雄图虽渺,称名则妇孺皆知。对政白,这是郑成功祠里的一副对联,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我们的民族英雄。在这副对联里,并没有直接看出他怎样歌颂郑成功这位民族英雄的英雄事迹,但是从“东海望澎台”来表示这个意思,然后用“风景不味”“河山之异”来表示东海与澎台是被分裂开来的:下联又用“雄图虽渺,称名则孺皆知”来衬托这位英雄名声很大。
问答法就是一向一答,一唱一和。 如:
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
姜女来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上联问,秦始皇还在吗?下联答:他筑的万里长长城还在,怨声还在:盂安女并没有死。她的贞洁干秋片石记载。
王勃《滕王阁序》里也有一可极好的间答对偶何,也可为联:朗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这一问一答,则表明时光如流水匆匆,过去帝子再风光,如今也都不在了,凡事还看今朝。
(六)引用法
引用法,- -种是直接引用一些现成的诗句、俗句、成语、名句之类的对联,也叫集句法。如王安石集谢贞、王籍诗句联: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此联不仅对仗工整,白璧无瑕,而且语言风格相近,用词婉丽、清新,读之有身临其境之感。
再如:百二山河;三千世界。上联“百二”取典故于《周书.贺兰样传.檄吐谷浑》里的“固则神皋西岳,险则百二犹在”句;下联“三千世界”取自于佛法用法,这便是引用典故。
(七)同音法
自出同音法就是利用辨别音节的方法来作对联,如: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第一个字跟第五个字同音,第三个字跟第六真六个字同音。此外,蒲树是梅花在春在天开放,桂花则在秋天开放。这是草本植物,桃树是木本植物:不露雕凿痕迹。明人解缙提春联,谐音巧妙而
(八)顶针法
顶针就是每联里拿前面一句句的结尾词当作后一句的开头。
按联语来源分类,其实就两种,一种是内容来自于前人已有的成果,称为集句联,一种是内容全部来自原创,就是原创性的对联。集句联又可再细分为三种,即通常所说的集字联、集句联以及摘句联。
集字联主要是专门从历代的碑刻中挑出字来组成对联,比较有名的诸如《兰亭集序》《多宝塔碑》等。如:惠日朗虚室;清风怀古人。这-联来自《兰亭序》。再如:长言清以厉;素志远而超。则是来自《洛神十三行》。
集句联是指上下联的句子都是从其他一些诗词或者文章里摘取过来的,集在一起成为对联。如梁启超赠胡适联,便是集的宋词联:蝴蝶儿,晚春时,又是一般闲暇;梧桐树,三更雨,不知多少秋声。
摘句联是指直接摘取诗词文赋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与集句不同的是,集句上下两联的内容来自不同的出处,而摘句联的上下联内容则出自同一处。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此联上下联内容全都出自岳飞的词《满江红》。
再如峨眉山有一摘句联:山色千重眉鬓绿;鸟声一路管弦同。此联摘自赵朴初《忆江南.峨眉山记游》词中的句子。已音析
开原创对联,就是对联的内容皆出自当下,作对联者自己原创的内容,
并没有前人的词句在里面。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四书五经有趣有味;一日三餐无油无盐。这刚对联出自位少谷和一位农夫之手。古时一位财主家的少爷考中了秀才,就想卖弄卖弄学问,出了这个上联,旁边的有个农夫看不愤他,纯属即兴所对,就对了下联,但是对仗十分工整。
从趣味角度分,对联可分为无情对、回文对集句对速活对,玻璃
无情对是一种特殊的对联,它的特殊之处在于,不要求上下联内容相关,只要字词能够一一相对即可。 如:妹妹我思之;哥哥你错了。此联说的是清朝某年科考,试题中有句:“昧昧我思之” 。一考生
粗心将“昧”字写成“妹”字,可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主考官批阅见此,将错就错,顺手批日:“哥哥你错了。 ”主考官以妹妹的口气称此考生为“哥哥”以戏之,无情格中含有情之态,可谓检坛佳品。
再如:庭前花始放;阁下李先生。
上联是院中花开的景象, 下联则是人文称呼,句意相去甚远。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上下联的每一个字都对得异常工稳。
“庭”与“阁”为官室小类工对,“前” 与“下”同为方位间,“花”与“李”同属植物类,“始”与“先”同为副词作状语,“放”与“生”则是动词相对。字字工整对却意远千里,这正是无情对的炒处。
回文的特点在于, 不管将句子从前往后念,从后往前念一样的,也是一种非常奇奇特有趣的对联。如: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再如:画上荷花和尚画;书临汉站翰林书。
此联量与主联的种类看 主去有所不同,但是也是一个回文联,其特点是上联顺倒后再读,读音是样的,只见字有所不同。所以相对来说,这种回文联比上面那种回文联难度更高。
集句对就是用已有的词甸,这在修辞分类中已初步有所介绍,这甲再举个例子:庇归于野:色即是空。
上联句出自《山曜经》:“鹿归于野, 鸟归虚空,义归分别,真人归灭。”讲的是生死之事,凡事皆归于天,有生即有死,而死也不过是人的灵魂搬个家而已:下联句出自《心经》:“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认为空即是事物的本质。所以从本质上讲,上下联的内容是相关的。
谜语对,顾名思义是以对联格式作为谜面的对联。它既具有对联内容精炼、结构严谨、对仗工整、音节协调的特点和情趣,又具有谜的要素、趣味、特点,给人以双重的艺术。如:白蛇过江,头顶轮红日; 青龙挂壁,身披万点金星。此联对仗工整、平仄分明,可称一副好对,但它又是两则谜语。上联隐谜底“灯芯”;下联隐谜底“秤杆”。真是联巧谜妙,令人叫绝。宫式再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帕如干此联是上下联合并在一起成为一个谜而,打一字谜。谜底为“叉”。上联揭示这个字没有风的双飞翼,把外面的翅膀拿掉,剩下一个“又”字;下联接着补充,“心有一点” “又"字中间一点,便是一个“叉”字。
所谓玻璃对,是指对联上的字贴在玻璃上两面都能认的一些字组成的对联。其特点:就字型而言,上、下或左、右字型结构基本对称一致,造故字本身的一-种形态美。 如:山中日出:水里风来。上联里的四个字“山”“中”“日”“出”都是左右对称的,从中间竖着对折,左右半边的字可重合,因此如果刻在玻璃上,正反两面看一样。“出”都是左右对称的,从中都是一样的。下联四个字“水”“里”“风”“来”同样,也是左右对称。除了字的结构能满足玻璃对特点外,这副对联满足对联基本要求。“山”和“水”正好相对,“中”与“里”同为方位词,“日”对“风”“出”与“来”完美和谐。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32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9090917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