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两副自挽联的异同
陈佐松 湖北武汉
挽联是楹联作品中颇具特色的一类。它们大多感情充沛、言语真挚、风格落拓、气度沉郁,善于传递丰富深沉的感情。下面以 ldquo;天下第一联rdquo;云南昆明大观楼联作者孙髯和清末ldquo;中兴四大名臣rdquo;之一的左宗棠的两副自挽联作一简单分析比较:
这回来得忙,名心利心,毕竟胡涂到底
此番去甚好,诗债酒债,何曾亏负着谁
mdash;mdash;孙髯
慨此日骑鲸西去,七尺躯委残荒草,满腔血洒向空林。问谁来歌蒿歌薤,鼓琵琶冢畔,挂宝剑枝头,凭吊松楸魂魄,愤激千秋?纵令黄土埋予,应呼雄鬼
倘他年化鹤东归,一瓣香祝成本性,十分月现出金身。愿从兹为樵为渔,访鹿友山中,订鸥盟水上,销磨锦绣心肠,逍遥半世。惟恐苍天厄我,再作劳人
mdash;mdash;左宗棠
纵观孙左二联,除了均具ldquo;感情充沛、言语真挚、风格落拓、气度沉郁,善于传递丰富深沉的感情rdquo;的特点外,同时在艺术特色上、思想内涵上却又既有其相似之处,也各具其独特鲜明的个性:
一、就艺术特色而言:
两联的共同点是:
1、均采用长短不一的分句组成,在总体声律一致、意思关联紧密的前提下,都是不拘个别声律、词性羁绊,只求达意,不计小节,因情所需,一气呵成。
2、 都或明或暗采用了诙谐幽默的笔法,巧妙准确地表达了内心淡然豁达的情怀。
然而由于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不同,故而两联的艺术个性又各有其明显的区别:
1、从语言特色上看,孙联一反其气势恢弘,辞工典雅。。。的语言风格,而采用了通俗易懂、诙谐调侃的口语来进行表达。而正因如此,才起到了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艺术效果。而左联则不光用典悠远,而且词藻华丽,联语构思新颖,气势一贯,给人以一种ldquo;锦绣心肠rdquo;之优美感受。
2、从表现手法上看:孙联采取的是平铺直叙,直抒胸臆的白描手法总结了自己一生的言行心态,而左联则极尽文思曲折迂回之能事,不但语言活跃(用典白描交替、一叙一叹结合),而且结构灵活(长短句相结合,联间反复自对),既满怀壮志,又作达观之语,表现了自己较为复杂的思想情感。
3、从表现形式上看:孙联采取写实的形式只对自己的生后、死前给予了概括、总结和感叹;而左联则采取了亦实亦虚的形式,既对自己的一生做了回顾和评价,而且对死后的愿望做了憧憬和描述。孙联句无泛沉,筋节分明,嘎然而止;而左联从容不迫,娓娓道来,余韵无穷。
二、就思想内涵而言:
两联的共同点是:
1、两联都通过对自己的一生的回顾、总结和评价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领悟和感慨。或略带几许幽怨、或略带几分自豪,然而最后都表现出了一种超然豁达却又顿感ldquo;人生如梦rdquo;的思想情感。
2、两联都对自己的一生感到心安理得,怡然快慰。都自觉在世一生无愧于天地,无愧于社稷,无愧于他人。
两联的的不同点是:
由于各自的身份阅历和成就不同,两联所表达的感悟和情感自然也就有所不同:
1、孙髯翁因不忍搜身之辱,终生不仕,以致于一生颠沛流离,生活上苦不堪言,然而却傲骨坚韧,出类不群,一生成就只在诗联之中。所以其上联直言自己是ldquo;匆忙入世,在名利之上一生都不牵不挂,不明不白,糊涂透顶rdquo;,联中既有怀才不遇之感,也有宁静淡泊之情;下联则欣然自慰的说ldquo;就这样无牵无挂的去真的好轻松,在钱财情感之上一世无疚无悔,无忧无虑,不曾亏负着谁rdquo;,也算是对自己一生为人处世的盖棺定论和恳切评价。
2、左宗棠虽为布衣出仕,然而一生春风得意,裂(列)土封疆,文治武功,功名卓著, 位居清末ldquo;中兴四大名臣rdquo;之列。其踌躇满志之态和忧谗畏讥之心也淋漓尽致的在联中表现了出来。上联将自己死后想象的凄凉情景,暗中与自己在世时的显赫功绩作比较,对自己一生作出ldquo;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rdquo;的评价,伤感中不无得意;下联据转世传说,想像来世的生活道路,表示对山水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官场污浊生活的厌恶,超然中不无牢骚。
总之,孙联很好的表达了ldquo;万树梅花一布衣rdquo;的超然淡泊情怀,左联很好的表达了一位封疆大吏筋疲力尽后,一了百了,如释重负的超脱心情。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2225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9090917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