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惠山山顶中轴线,是滨湖区与原北塘区的区界,北为北塘,南则滨湖区。青山公园,在惠山头茅与二茅峰之间的南山麓,占地15公顷,建于1989年,前有璨山为屏,右有章山为倚。该地原为青山寺古遗址,公园因此得名,公园的主体建筑,原为ldquo;九龙山庄rdquo;,它由青山胜迹:工艺美术展览馆、花卉盆景室、茶室、素斋馆等一套仿古建筑群组成。其中三层塔式楼阁组成的ldquo;凝翠阁rdquo;,在公园北端的最高点上,庄严古朴,现辟为ldquo;青山茶楼rdquo;。门口悬抱联一副,由著名作家沙陆墟先生撰书于1991年9月1日:
街上山,山上楼,比高何及古银杏;
庙而寺,寺而点,垂古不如髙子坟。
该联手法灵活,递进式写景叙事也很有特色,并巧妙地使用了规则重字ldquo;髙rdquo;及quot;古quot;,使该联更加生动活泼。
阁前一棵数百年的古银杏依然挺立,阁后有高攀龙之墓。
髙攀龙墓
明官吏、东林党首领髙攀龙,因反对阉党于明天启六年(1626)在家后花园投水而亡。当时,遗体被草草安葬在梅园横山附近。崇祯元年(1628),东林冤案平反,高攀龙得以昭雪,並赠官、封荫、赐谥、准谕茔祭葬。钦派户部官员定墓址在华利湾。崇祯三年(1630)十二月髙墓重新安葬。常州府官员宣读祭文致奠,钱谦益为之撰墓志铭,叶茂才撰神道碑。墓有茔域、祭台,占地4亩多。清顺治三年(1646)二月,其后裔又将高墓迁至璨山之麓,墓园座北朝南,四周有浮雕石围,占地4.7亩。前列石坊,门楣上刻ldquo;谕茔rdquo;二字。墓道两侧有石兽3对,后有祭台。坟丘共有4冢,居中为髙攀龙夫妇,左下长子世儒,右旁次子世学、三子世宁。坟前立ldquo;明诰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宪,原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景逸髙公暨配王夫人墓rdquo;碑。墓园内外遍植松柏。以后各朝都有修整。咸丰十年(1860)遭兵燹破坏,光绪元年(1875)重修。ldquo;文革rdquo;中被诬为ldquo;三家村rdquo;祖师爷,翻棺倒骨,仅存墓石数块。
现墓是ldquo;文革rdquo;后,1985年由璨山搬迁而来,依山取势,筑有步步高升的三级平台,四周围墙,中立一米多高的青石罗城,墓地约有1000平米,墓墩直径2.9米,髙1.8米,前立墓碑祭台。原髙攀龙墓石柱上刻有石楹联一副:
一代硕人,昭明绝学;
四朝耆德,独抱孤忠。
ldquo;硕人rdquo;旧指盛德之人。ldquo;绍明rdquo;谓缒承和发场。ldquo;绝学rdquo;指有独到的学术。ldquo;四朝耆德rdquo;指髙攀龙一生经历了明代穆宗、神宗、光宗、熹宗四朝皇帝。耆德,指德髙望重之老者。ldquo;孤忠rdquo;指不受赏识的忠臣。
恋山亭
在青山公园凝翠阁后之山道向左,高攀龙墓西向数十米道边,立一凉亭,名ldquo;恋山亭rdquo;。亭内立一石碑,上载1995年1月17日,日本阪神大地震,中国遇难同胞48人,其中一名为无锡留日学生:邓山(男,25岁)。其遇难同胞众家族在此立碑建亭,以示纪念。亭柱镌刻由史克方先生撰书的阴文石楹联:
宏愿未遂,东灜地裂毀壮志;
悠思难尽,惠麓情恋数哲贤。
据史先生所著《追远斋存稿》记载:史先生原联下句为ldquo;追思难尽,惠麓刻石吊归魂rdquo;。很显然原联ldquo;刻石rdquo;对仗欠工。如果ldquo;惠麓刻石rdquo;改为ldquo;西神石刻rdquo;岂不更妙。但对仗确妙,平仄不妙。
史先生在存稿中还另有一副悼念无锡留学生之联:
悲恸难挽富士雪;
哭声相随惠峰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