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始建于绍兴城北隅,宋嘉祐间迁建于城南望花桥今稽山中学内的府学宫为越州最高学府。原有戟门、明伦堂、大成殿、启圣祠、乡贤祠、射圃亭、泮桥和泮池等建筑,规模宏大,仅儒生宅舍达五十余间。现尚存明初所建成的戟门、儒学堂及泮桥、泮池等建筑和碑刻四通,原悬于大成殿一联为:
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气备四时”,语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绪季野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语出《易·乾》:“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凶。”下联语出韩愈《原道》:“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此联颂扬孔子人品和学说之联,语言洗练,格调高雅。
始建于南宋,由相州南渡韩氏创办,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的蕺山书院。明末大学者刘宗周曾在此讲学,时称蕺里书院,清代更名为蕺山书院。在蕺山书院里,有很多楹联,如:
源溯阳明一代宗师流圣泽;
道崇东浙千秋正学耀文光。
此联道出了此地为浙东学派的发端地。兹山即刘子讲学坛望诸君立雪坐风追踪往哲;此地是越王採蕺处愿吾侪卧薪尝胆励志前修。
此联意为勉励后代追踪先贤,要尊师重教。希望后来人以越王句践励志复国的精神为榜样,刻苦读书,德才兼修。
联中的“刘子”则为刘宗周。清·俞卿《蕺山书院记略》:明季刘念台公直谏放归,会讲山堂(于蕺山),学者咸称蕺山先生,而志其地曰蕺里书院。文教悠关,非徒山阴道上供人觞咏闲游也。“立雪坐风”,即“程门立雪”,典出《宋史·杨时传》:“至是,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后以“程门立雪”比喻尊重师道。“越王采蕺处”,清·西吴悔堂老人《越中杂识》记载:蕺山,在卧龙山东北三里,产蕺。越王尝吴王秽后,遂病口臭,乃采蕺食之,以乱其气。卧薪尝胆”,典出司马迁《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载:“吴既赦越,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无欲常教心似水;
有言自觉气如霜。
据清·梁章钜《楹联续话》卷一记载,此联为“刘念台先生官总宪时,题御史台一联。”上联说,没有私欲,心地就象水一样纯洁、清冽,平静如镜。下联说,敢于直言,就觉得胆大气壮,象秋爽一样有一种肃杀之气。
看剑检书,莫谓少陵祗措大;
斗鸡屠狗,从来此地有英雄。
此联出句用“莫谓”指出贫寒之士也能成大器,对句以“从来”强调英雄出自民间,可谓慧眼独具。“措大”,旧指贫寒失意的读书人。唐代李匡乂《资暇集》卷下:“代称士流为醋大,言其峭醋而冠四人之首;一説衣冠儼然,黎庶望之,有不可犯之色,犯必有验,比于醋而更验,故谓之焉。或云:往有士人,贫居新郑之郊,以驴负醋,巡邑而卖,復落魄不调。邑人指其醋驮而号之。新郑多衣冠所居,因总被斯号。亦云:郑有醋沟,士流多居。其州沟之东,尤多甲族,以甲乙叙之,故曰醋大。愚以为四説皆非也。醋,宜作‘措’,正言其能举措大事而已。”屠狗,宰狗。后亦泛指出身低微者,或位卑的豪杰之士。《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舞阳侯樊噲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
至乐无声唯孝悌;
太羹有味是诗书。
意思是最好的音乐是无声的“孝”“悌”两种道德,而最美味的菜肴就是诗书。孝悌亦作“孝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朱熹集注:“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则表明学校的责任之一是叫会学孝弟。
位于绍兴县东浦镇,清光绪三十年(1904)由徐锡麟创办的热诚学校的校门楹联是:
具诚意者得入斯堂。
在绍兴县柯桥镇州山联谊村的建于民国六年(1917)的善庆学校,民国时期,学校致力开展农业教学实践,栽桑种稻,设育蚕场。建国后,注重“三教”结合,为省普及初等教育先进集体。其大门楹联为:
尚德尚智健体;
求直扬善至美。
……
这些楹联,字字珠玑,读来获益匪浅,来绍兴年,这些楹联常伴我左右,或在案头、或在黑板,或在教案、或在学案,可以说,弥补了我高中时期在母校蓬安中学(玉环书院)的遗憾,或许,在玉环书院里,在玉环书院的有关文献中,也有类似的楹联,只是我那时没留心罢了。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21905.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9090917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