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百科正文

对联的对仗:借对、自对、蹉对、侧对和无情对

 2023-11-10  阅读 0

以变格论对,主要包括借对、自对、蹉对、侧对和无情对。

(1)借对:在使用某个字词的甲相对,又借用该字词的乙相与另一字词相对,称为借对,又谓之“假对”。分几种情况:

借义对,即借字词的另义与其他字词的某义相对。如联:

新四军拼命抗日;

老百姓安心过年。

上联的“日”字,此处指日本,但其另义为时间量词,与下联的“年”字相对。这就是“字面相对”的例证。

借义对,清陈其元在《庸闲斋笔记》中说:“今时诗文喜用借对,以寓巧思,盖古人三十四格内之假对也。如‘自朱耶之狼狈,致赤子之流离,以‘赤’对‘朱’,以‘子’对‘耶’,‘狼狈’兽名,‘流离’鸟名,此假对之工者,今尚学之。”

借音对,即借字的读音与其他字相对。如联:

曾经沧海千重浪;

又上黄河一道桥。

上联的“沧”字音同“苍”,与下联的“黄”字相对。

陈其元论及借音对时又说:“若‘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以‘鸡’对‘杨’,盖取‘杨’与‘羊’同音,‘天子居丹扆,廷臣献六箴’……以‘丹’对‘六’,盖取‘六’与‘绿’同音;‘苍箓’对‘诸姬’,以‘诸’为‘朱’,‘皇眷’ 对‘紫宸’,以‘皇’为‘黄’之类,古人传以为工,今则不取矣。”他列举了借音对的例子以后,表示了“今则不取矣“的态度,可以听从他的意见,不要有意识地大量使用,若是巧趣联,偶而为之是可以的。

借形对,就是只求字形上下相对,不考虑词语的结构是否一致。如昆明五华书院联: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卿云烂兮,糺缦缦兮。

上联“景行行止”的语意节奏是“景行/行止”,这里借其“景行行/止”的外形,与“糺缦缦/兮”对仗。今不取。

借声对,就是借字的另外声调与其他字相对。如某地孔庙联:

德配天地;

道冠古今。

联中“冠”字应该去声,此处借其平声与仄声“配”相对。今不取。

借通假字对。如方尔谦贺女儿婚联:

两小无猜,两个古泉先下定;

万方多难,三杯淡酒便成婚。

从字面看,“泉”与“酒”可成对,但上联联意却难以理解,原来,“泉”与“钱”为通假字,联意是:两个古钱先下定。

(2)自对:就是上下联各自在句中对仗,是对仗的变格,古今联家乐于使用,特别在长联中被广泛应用。这种对法起源甚早,唐代诗人已使用。由于是上下联各自为对,所以也称边对,当句对、句中对。由于律诗的形式已成定格,无论五言、七言,只能有词或词组的自对,比较简单;而对联的字数、句数不受任何限制,在实际应用中灵活机动,自对的形式就变化较多。

单字自对。如灵石韩信祠联:

成败一知已

存亡两妇人。

上联的“成败”和下联的“存亡”为单字自对。实际上,这与“反义词连用”没有什么区别。

二字自对。如北京故宫三友轩联:

丽日和风春淡荡;

花香鸟语物始苏。

上联之“丽日和风”属自对,下联“花香鸟语”属自对。“丽日”“和风”是偏正结构,“花香”“鸟语”属主谓结构,上下联结构不一致,在自对中是允许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采用自对形式的原因。

三字自对。如李啸村赠郑板桥联:

三绝诗书画;

一官归去来。

上联“诗书画”三字自对,下联“归去来”三字自对。

多字自对。如海城茅儿寺消夏轩联:

独立感苍茫,北临河水,西望鱼山,烟雨晴岚,遥指绿杨城郭隐;

良辰来宴集,坐列群贤,游从二客,风流儒雅,时闻别墅管弦多。

上联“北临河水”与“西望鱼山”自对;下联“坐列群贤”与“游从二客”自对。

全联自对。如广州学海堂联:

公羊传经,司马记史;

白虎德论,雕龙文心。

上联自对,下联自对。但全联不是工对,因为平仄失替。

隔字自对。如徐清惠题武城县大堂联:

老吏何能,有讼不如无讼好;

小民易化,善人终比恶人多。

“有讼”、“无讼”自对,“善人”、“恶人”自对,但中间隔了两个字。

跨句自对。自对之词语分散在各短句中,隔开的距离更远。如佚名题成都少柏茶楼联:

一道二开茶,闲话三江四海;

西拉东扯事,喜听北调南腔。

自对之词分散在两个分句中。

不等量自对,此种自对,或者字数不等,或者物量不等。济南大明湖铁公祠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每句前四字与后三字自对,字数不等。

明世宗《送毛伯温》诗句:

天上麒麟原有种;

穴中蝼蚁岂能逃。

上联之“麒麟”为一物,下联之“蝼蚁”指“蝼蛄”和“蚂蚁”,一物对两物,不等量自对。此种方法,今人视为不工,莫效法。

自对,古人在长联中被大量使用,其原因是,自对摆脱了联律中的一些束缚,可以完全不管词性、结构,甚至可以不避重字,只要上下联在相应的位置上,以相同的字数、句数自对即可,为对联的创作提供了更大的自由。但重字必须相应,上联在何处重字,下联也在何处重字。前人乐于使用自对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自对可以强化对联的整齐美、对称美。一副长联,如果无自对,在阅读时似读其他文体,其对仗的美感,只有仔细对照上下联时,才会体会出来;如果使用了自对,在阅读中就可以直接发现对仗的美感,而不必对照另一幅联语。

(3)蹉对:也称错综对、交股对,就是为了使平仄合律而改变词语的位次。如李群玉《杜丞相宴中赠美人》诗句:

裙拖六幅湘江水;

髻挽巫山一段云。

按语意,上幅应该是“裙拖湘江六幅水”,但如果这样,句内平仄失替,句间平仄又失对。如果改下幅为“髻挽一段巫山云”,同样是失替、失对。

(4)侧对:就是将字拆开,取其一侧与另一字相对。在正格对仗难以求工时,无奈之下采取的变格方式。有些巧趣联,则往往有意采取侧对方式,变难工为巧工。《文镜秘府论》在谈及“侧对”时指出:“侧对者,若‘冯翊’(地名,在左辅也)、‘龙首’(山名,在西京也),此为‘冯’字半边有‘马’,与‘龙’为对;‘翊’字半边有‘羽’,与‘首’为对,此为侧对。凡一字侧耳,即是侧对,不必两字皆须侧也。” 这里说其中一字拆开。也有两字全拆开的,如故事传说,清文宗皇帝爱新觉罗·奕詝出一“墨”字征对,当时在场的众多大臣多以“琴、棋、诗、书”为对,皇帝摇头,此时有一张姓大臣对以“泉”字,得到文宗的首肯,荣膺大奖。其奥妙就在于运用了侧对法,将“墨”字拆为“黑土”,将“泉”字拆为“白水”,“黑”、“白”为颜色对,“土”、“水”五行对,对仗工巧。

此种对法,纯属文字游戏,巧趣对可以采用,严肃内容的联语应避而远之。

(5)无情对:依靠巧妙独特的构思,使字面对仗工整,而上下联内容毫无相干,这种形式称为无情对。无情对的特点是以借对取胜。

书载,张之洞与李芍农在陶然亭会饮,张以“陶然亭”三字求对,李说:“对句非君名莫属”,张之洞点头微笑。这就是典型的无情对,字面颇工,内容甚远。也是在这次聚会上,李芍农出句:“树已半枯休纵斧”,张之洞对以“果然一点不相干”。李又出句:“欲解牢愁惟纵酒”,张之洞对以“兴观羣怨不如诗”,此对句尤工,“解”与“观”,皆为挂名,“愁”与“怨”皆从心部,最妙者是“牢”字下部为“牛”,“羣”字下部为“羊”,更为难得。

相传,清代蒲松龄的同乡,有个姓石的乡绅,对蒲松龄的才华不以为然。一日,乡绅见一只小鸡死在砖墙后面,便出一上联曰:

细羽家禽砖后死;

让蒲松龄对下联,蒲装作初学应对,喃喃道来:“细对粗,羽对毛,家禽对野兽,砖对石,后对先,死对生,先生以为如何?”蒲松龄的对句就是:

粗毛野兽 石先生。

那石先生气得七窍生烟,又不好发作,只得自认倒霉。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17646.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标签:
对联网
对联大全网专门分享经典对联知识,内容包括春联、对对联、春节对联、节日对联、 结婚对联、乔迁对联、挽联、行业对联、名胜古迹对联、对联横批等对联知识,为大家提供在线学习交流平台。
对联资讯
对联大全
对联知识
对联故事
谐趣对联
对联故事
copyright © 2023 对联大全 网站地图
京ICP备130284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