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文史知识》编辑部在《怎样作对联》一文中,作了系统的归纳。现摘录如下:
作对联,要合于下列规律:
(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
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
(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律诗的平仄格律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至于每副对联的字数,并无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只要有话可说,能成对偶就行。下面举例以见一斑:
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上联的祖国、山河和下联的人民、岁月都是名词,上联的末字壮和下联的末字新,都是形容词,上下相对,平仄协调,内容与形式都与上述的五条规律符合。
总之,作对联要音韵和谐。语言精炼,合于规律,而又有一定的内容。文字不相对,平仄不协调或把标语口号式的句子分写两行,全不能算是对联。
对上面的介绍的内容,我们可以归结为四讲,即字数讲相等,字音讲平仄,词语讲对仗,句法讲对称。同时,上下联内容要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雷同或重复,雷同的对句俗称为合掌对,如新年迎五福,春节接三多,其中的新年和春节、迎和接都同意,传统上认为这样的楹联犯制作楹联的大忌。
对文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是指五、七言诗每句的第一、三、五字,不拘平仄,当用平声字的用了仄声字,或当用仄声字的用了平声字,皆无不可;而每句的第二、四、六字,则须平仄分明,不容更换。皆因一、三、五字平仄移易,读音影响不大,二、四、六字平仄失调,则读之拗口,乃律诗之大忌,用于楹联创作,也是传统楹联作法之大忌。
以上介绍的是传统楹联的作法及程式,随着对联艺术的逐步成熟和发展,各种新奇的作法跟句式也不断出现,还出现了许多独特的联格,所谓非正宗楹联,是指不过分强调平仄、工仗、用韵的楹联。这种联语作品,长期以来被斥为非正宗的楹联作品。其实,从对偶修辞手法孕育了楹联的客观实际看,不拘平仄的楹联与平仄协调的楹联的句式、句法、结构是同时具备的;从贴桃符到贴楹联这一民俗习惯看,不拘平仄的楹联与平仄协调的楹联,也是同时产生和发展的。不拘平仄楹联的写作灵活自由,可以根据实际内容量体裁衣,完全适应推广普通话的新形势,具备强烈的时代感,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正以其直切、朴实、稳重的艺术风格,在联海中闪耀着奇光。
不拘平仄楹联的格局和程式是:出乎自然,不事雕琢,不拘平仄,不强求工仗乃至以同字相对。因为这种格局、程式和传统的楹联写作格局、程式相悖,故历来不为人们所重视,更是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否定,但是,它并没有因此而绝迹,相反,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在元代,中原红巾军初起之时,写在战旗上的旗联是: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这副旗联充分反映了红巾军浩大的声势和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在写作格局和程式上,并不强求工仗,且有同字相对,但其影响极大。在尔后明代中叶刘六、刘七起义时,西路军战旗的旗联仅改大宋二字为混沌而已: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混沌之天。
在清末太平天国起义军占领南京之后,在龙凤殿两旁柱子上又见到了这副楹联的身影,只不过仍是更易二字: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
在明朝,据郎瑛《七修类稿》(下)对联条载:吏部许尚书讚,乃尊亦吏部尚书也。己先为户部尚书,兄诏,亦尚为南户部尚书也。吾友俞子木为作一对云:
父冢宰,子冢宰,秉一代之铨衡;
兄司徒,弟司徒,总两京之会计。
该联上下联均有同字之相对。在清朝,据梁章钜《楹联丛话格言》载,胡可泉知苏州,揭一联于门外,联语是:
相面者,算命者,打抽丰者,各请免见;
撑厅者,铺堂者,撞太岁者,俱听访拿。
这说明那种不强求工仗,且有同字相对的楹联,当时在官厅衙门亦有所张贴。又据徐珂《清稗类钞文学类纪文达所见马神庙联》载云:纪文达在京师,尝偕友过马神庙。庙门左掩一扇,上有联云:左手牵来千里马。友谓文达曰:且勿观下联,试各思之。文达曰:下联当为前身终是九方皋。及审视,乃右手牵来千里驹也。这段记载再次说明,以不拘平仄、不事雕琢、不强求不仗的格局和程式去创作楹联是很常见的。这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民间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人,此手居多,像上举的左手、右手联即是;二是文人雅士,为准确表示自己的联作主旨,不愿受传统的楹联写作格局和程式的束缚,明知违律而有意为之。
但总起来讲,这种不拘平仄的楹联在过去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化运动冲击了整个学术文化界,这种楹联逐渐多了起来,并为人们所接受,一些名人也开始创作这种联语。比如我们现在在许多学校常见到这样一副联语: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是1944年12月郭沫若为南京晓庄师范校园内陶行知先生墓门所题写的楹联。再如,1930年12月,红军总前委在宁都县召开军民誓师大会时,毛泽东在主席台两旁亲撰一联: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综上所述,这种不拘平仄的楹联,给联苑带来新的气象,是应该予以充分肯定和推荐的,正如哈哈在说诗中所提倡用今音今韵作旧体诗词一样,也应该提倡用灵活的格式撰写传统的楹联。
下面是一些传统对联的制作方法:
一、叠字
叠字,又名重言,系指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人们在创作楹联时,常常将叠字运用于联语创作的方法,就是叠字法。用叠字法作楹联,可以生动地表现楹联的意境,语音上和谐悦耳,节奏明朗,韵律协调,具有个情达意的形象性,因而可以增强楹联的艺术魅力,获得特定的表达效果。在楹联创作中,叠字法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几乎随处可见。比如: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这是苏州网师园的一副叠字楹联,上联化用李清照词《声声慢》,使联语独具特色。全联从纵和横的角度描写了该园山重水复、鸟语花香的美景和游客流连忘返、恋人们卿卿我我的境况。该联读来声韵铿锵,语句含义丰富深长,为游人增添了无限情趣。再如:
南南北北,文文武武,争争斗斗,时时杀杀砍砍,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
户户家家,女女男男,孤孤寡寡,处处惊惊慌慌,哭哭啼啼,真真凄凄惨惨。
这副楹联在解放前流传一时,它形象地嘲讽了国民党统治下旧中国的凄惨景象,把当时的社会现实暴露无遗。
叠字联将同一个字接连叠用,其势似穿珠成串,在节奏上可产生明显的音律效果。请看俞樾做的这副杭州九洞十八溪联: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
作者将四个形容词重叠、曲环、高下、叮咚进行了特殊处理,效果便发生了很大变化,感觉清澈,情景宜人。
再如大家十分熟悉的西湖联: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联句立意新颖,用字娇嫩,将此联用于西湖这一特定景观之中,非常自然、贴切。西湖美景如在眼帘,使游人留连忘返,陶醉于山光水色之中。
二、反复
为了加强楹联的语气,以突出联意,加深联语的深度和广度,把所要叙述的事物表达的更加形象生动,将同样一个或几个字在楹联中间隔地运用或者重复地运用,使之既紧相连结而意义不尽相同的一种作联方法,称之为反复法。反复法作的楹联,有时是联意的反复,有时是用字的反复,但决不是重复。如:
在新城,演新戏,欢迎新同志,迎接新胜利;
除旧貌,破旧习,打倒旧军阀,摧毁旧世界。
据《井冈山的武装割据革命历史资料丛书之二》所载,这是1928年12月11日,红五军到达宁冈县新城,在欢庆红四军和红五军会师的万人大会上,讲台两侧贴的楹联。这副楹联上联反复用了四个新字,使欢迎新战友的气氛更加热烈;下联反复用了四个旧字,表达了红军战士摧毁旧世界的坚强决心。再如:
好领导,好政策,好形势,好上加好;
富国家,富集体,富社员,富了又富。
这副楹联好字、富字反复出现了五次,使联意层层深入,把农村出现的好形势及出现这种形势的原因说得清清楚楚,深刻透彻。又如:
开关早,关关迟,迎过客过关;
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这副楹联看似平常,实则暗藏机巧。其中关字与对字均为复字,而关关与对对又貌似叠字,其实前一个关与对是作动词用,后一个关与对是作名词用,意义各不相同,整副楹联叙事简明又富有情趣。
也有几个字在联语中间间隔地出现的。如:
三十年前,县考无名,府考无名,道考无名,人眼不开天眼见;
八十日里,乡试第一,京试第一,殿试第一,蓝袍脱下紫袍归。
相传清朝大余县有个戴衢亨,勤奋好学,才华颇高,可因县官不识才,到30余岁连个秀才也没捞到。他的朋友出于义愤为他买了个秀才,得以取得乡试资格。在80天里,他由乡试到京试再到殿试,连中三元,被点为状元,衣锦归乡,感慨之余,写下了这副楹联。联语中考无名与试第一各自间隔出现三次,形象地表述了自己仕宦途中的坎坷经历,同时警告了那些玩忽职守、埋没人才的官吏,堪称联坛佳话,联中上品。
三、复叠
在同一联语中,既用叠字又用反复的制联方法称为复叠法。用复叠法写作的楹联往往能兼有复字法和叠字法的艺术效果。
请看下联:
年年难过年年过;
处处无家处处家。
这是在旧社会流传很广的一副对联,联中的年年、处处为叠字,过、家为复字,这副楹联把旧社会穷苦人流离失所的痛苦处境和对旧社会的不满与抗议充分地表达在联语的字里行间。
再看下联:
军阀跑,国防跑,富绅跑,跑跑跑,看着跑垮刮民党;
工人来,农民来,士兵来,来来来,共同来建苏维埃。
这副楹联相传是一个私塾先生所写。联语通过跑字和来字间隔出现和重叠运用,对革命形势的发展作了高度形象的概括,这是一副通俗易懂,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上乘之作。
请看下联:
松声竹声钟馨声,声声自在;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这是吴忠礼题南京弘济寺的一副对联。作者在创作中将复字法和叠字法重复使用,上联突出一声字,下联突出一色字,既是写景,又是写情,楹联虽短而寓意深刻,与浙江天台山方广寺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和三百六十击钟鼓声,无声不寂;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的长联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顶真
顶真法又叫联珠法,是将前一句或前一节奏的尾字又作为后一句或后一节奏的首字,使两个音节或两个句子首尾相连,前后承接,产生上递下接的效果,好像串珠子似的一种制联方法。用顶真法创制的联语,要做到语句递接紧凑、生动明快方为佳联。顶真与叠字形式相仿但本质却不同,顶真可以是一个单字,也可以是一个复词或词组,既可以一次使用,也可以重复使用。
请看下联:
寿禄比南山,山不老,老福人,人杰年丰,丰衣足食,食的珍肴美味,位列三台,台享荣华宝贵,贵有稀客,客多是理,理正言顺也;
晦气如东海,海真大,大贪鬼,鬼面兽心,心术不端,端是财痞杂种,终必一死,死无下葬墓地,地伏饿狼,狼撕其身,身败名裂哉!
相传这副楹联的上联是个好吹牛拍马的富家子弟给一个大富翁送的寿联。做寿之日无人能对下联,喜得富翁眉开眼笑。一个穷秀才见了上联,即对出下联,叫一小孩送上,气得富翁七窍生烟,寿席不欢而散。这副楹联的上下联都是采用顶真法创制的,联语象一条环环相扣的链子,上联把富翁捧上了天,下联却把富翁骂得狗血喷头,死有余辜,令人拍手称快。
请看一副风景联:
听雨雨住,住听雨楼边,住听雨声,声滴滴,听、听、听;
观潮潮来,来观潮阁上,来观潮浪,浪涛涛,观、观、观。
这副顶真对,既有句内顶真,又有分句之间的顶真。上联妙用一字两义,住一作停止,一作住宿,把听雨观潮之妙趣随着语意的跳跃尽纳联中。
下面一副戏台联堪称顶真联中的佳品: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象谁,谁装谁,谁就象谁。
这副顶真楹联概括力极强,仅用了八个字,就把戏剧演员忘掉自我、逼真肖人的精彩表演描述出来了,该联对仗工稳,精巧风趣,联意隽永,是一副绝妙戏联。
五、析字
在楹联创作中,将楹联中的汉字的形体分拆或合并,巧妙地制作联语的一种方法叫拆拼法。用拆拼法制作的联语,既要保持楹联原有的对仗特点,又要受所拆拼的字的形体结构的严格约束,因而在制作时有一定难度。但是制得好的拆拼楹联,能使语言曲折有致,而又耐人咀嚼,有如用拆拼法所制作的谜语一样,富于趣味性。好的拆拼楹联实有画龙点睛之妙,从而使联语达到某种特殊的艺术效果。析字包括拆字和合字两种形式。
1.拆字
就是将一个或数个独立的汉字折成若干个独立的汉字,并用所拆之字完成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
鸿是江边鸟;
蚕为天下虫。
鸿是由江、鸟二字组成,蚕是由天、虫二字组成。一是左右结构,一是上下结构。一作鸟,一作虫,江对天,可为严对之例。
请看下联:
鳳山山出鳳,鳳非凡鸟;
龙口口回龙,龙本宠身。
相传出句是广西凤山县第八代土官之女韦小姐所撰。其人才貌过人,及笄之年,求婚者络绎不绝,韦小姐想觅一匹配郎君,遂出上联征偶。求婚者绞尽脑汁,却无一应对,故此韦小姐也遗憾终身而命归九泉。上联以当地地名出句,环环相扣,又将出、鳳析出。由二三字组成第四字,第五字又与第一、第六字相同,八、九两字合起来又构成第六字。下联为今人所作,龙口为山东一市名,以龙对凤,对工得体,有龙凤呈祥之意。回字又析出两口字,同出句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妙。宠身所指龙字,比较上联,不失风采,可谓出句之佳对。
一般拆字联多将所拆之字嵌入联内,使人一目了然。但也有不嵌所拆之字,暗藏机关,需要细心琢磨,方悟其意。如下联:
本非正人,装作雷公模样,却少三分面目;
惯开私卯,会打银子主意,绝无一点良心。
相传清朝同治年间,四川某县县官姓柳名儒卿者,欺上瞒下,横行不法,人称其为柳剥皮。有人便用他的名字作了这样一副拆拼式楹联送给他。上联拆隐儒字,因为儒字可拆为亻、雨、而三部分:亻非正人,雨装作雷公模样,而却少三分面目(面去三为而);下联拆隐卿字,卿字可拆为卯、艮两部分,卯惯开私卯,艮绝无一点良心(良去点与艮近似)。借对儒卿二字的拆析与描划,贬斥儒卿的阴险歹毒,字字句句鞭挞入里。这副楹联既是一则谜语,也是拆拼联中的绝妙之作。
2.合字
就是将两个或若干个汉字合成一个字,做到内容贯通并将所组合的文字巧妙地组成联句。如:
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
女居左,子居右,世间配成好人。
此联最大的特点是自然舒展,不牵强,不做作,字面和现实十分贴切,耐人品味。
下联是乾隆和纪昀的一副应答联:
心口十思,思子思妻思父母;
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据说乾隆察觉纪昀有思家之意,便出上联试探他。纪昀以实奏闻,以对句相答。
在析字联中,有时将拆字与合字用于同一联中,达到更为巧妙的艺术效果。如下联:
张长弓,骑奇马,单戈独戰;
嫁家女,孕乃子,生男曰甥。
上联拆拼张、骑二字又合并戰字,下联拆拼嫁、孕二字又合并甥字,分别表现了驰骋疆场和儿女情长的两种场面,富于趣味性和艺术魅力。
六、镶嵌
为了表达某种特定的意义,以达到某种特定的创作目的和获得特定的艺术效果,人们在写作楹联时,经常把某些特定的字词,诸如人名、地名、数字、方位以及所写的事件或中心词等,巧妙而自然地嵌入联语,这种创作方法称为镶嵌法。镶嵌法是联语创作中特殊而又常用的一种方法。此法因其精巧,创作难度颇大;因其别具雅趣,深受世人喜爱;因其用处较多,人们愿知难而进。古来颇多佳作传世。
一、镶嵌联的使用范围及其基本内容
镶嵌联的使用范围极为广泛,内容十分丰富,现撷取数例,以现一斑。
1.镶嵌节气
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
此联描绘了大寒和端午时节的自然景象,上联镶嵌大寒、霜降、小雪三个农事节气,下联镶嵌端午、清明、重阳三个农时节日,别有一番情趣。
2.镶嵌姓字
鱼游万孔秋江冷;
柏成林丛夏岳高。
此联描绘的是一幅秋景,全部是用姓字镶嵌而成。
3.镶嵌序数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圭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此联以一至十的序数镶入上联,以东西南北中和金木水火土嵌入下联,把诸葛亮一生的主要功绩纳入一副楹联之中,实在高妙。
4.镶嵌方位
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向东放;
由上向下读左传,书往右翻。
在镶嵌序数联中我们已经欣赏到方位联之妙,而这一副纯是方位之对。传说旧时张、李两考生在炎夏苦读,暑热难当,乃共食一瓜,张生出上联,描绘自己吃瓜的情态;李生一时难以对上,后展书触情,回敬下联,描绘自己读书的情景,以供笑乐。联语对仗工整,堪称佳作。
5.镶嵌药名
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苁蓉出阁,宛若云母天仙。
该联镶嵌了十多种药名,借药名以叙事抒情,风雅别致,诙谐多趣。
6.镶嵌年号
顺泰康宁雍然乾德嘉千古;
治平熙世正是隆恩庆万年。
此联相传为清朝嘉庆年间一个叫李绍仿的状元所写,联中镶嵌了自顺治至嘉庆历朝的年号,上下相连,颇显才气。
7.镶嵌名称
桂省府数次搬迁,宜山不宜,都安不安,百色百变,从此凌云直上,安居乐业;
四战区再度撤退,向华失向,夏威失威,云淞云散,盼望龙光反照,气煞健生。
该联真实地记述了1944年的一段历史事实,上联镶入宜山、都安、百色、凌云、乐业等地名,下联嵌入向华(第四战区司令官张发奎)、夏威(桂系将领)、云淞(桂林卫戍司令韦云淞)、龙光(驻防钦州、防城一线的邓龙光)、健生(白崇禧)等人名,将日寇南进时广西省政府一搬再搬的地点和国民党将领一败再败的狼狈相清晰地勾勒出来,对仗工整,切中时弊,嘲讽怒骂的愤懑之情跃然纸上。
8.镶嵌偏旁部首
烟锁池塘柳;
炮镇海城楼。
用相同的偏旁部首镶嵌于楹联之中,其局限性很大,但一旦写作成功,则趣味性浓郁。这副楹联的上下联偏旁分别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对应,常被人们称作绝对。
二、镶嵌联制作的基本形式
镶嵌联的格式很多,主要有整嵌、横嵌、竖嵌等十二种,举例分述如下:
1.整镶
所谓整镶,移是将所要镶嵌的名称在每一联中占一个位置,不能拆开,使其具有整体性。如:
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杀宋教仕;
你说是洪述祖,他说是赵秉钧,我说是袁世凯。
这是章太炎先生目睹袁世凯篡政后,对辛亥革命党人残酷镇压而深表愤慨之作。全联别出心裁,交错纵横地整镶了六个人的名字,把最为典型的历史事件穿插在楹联之中,构思精巧,使袁世凯之面目暴露无遗。
2.横嵌
所谓横嵌,就是将所要镶嵌的名称,予以分拆后镶嵌于一联之内。如:
王师岂无能,啸聚山林,风(峰)声鹤唳,敌寇未来先丧胆;
程度果合格,汝图宝贵,淮(怀)安旦夕,人民生死不关心。
抗战时期,国民党鄂东挺进军第十七纵队司令程汝怀、副司令王啸峰,不仅不抗日,反而把枪口对着八路军。有一文人志士,用横嵌的方法,把他们二人的名字拆开嵌入联中,给以辛辣的讽刺和有力的鞭挞。
3.竖嵌
所谓竖嵌,就是将所要镶嵌的名称分拆开后,分别镶嵌于上下联中。竖嵌的样式颇多,简单地分有首嵌、腹嵌和尾嵌三种。有的地方考虑楹联与律诗和诗钟的某种联系,根据所镶嵌的字在上下联中的位置情况,细分为13个格,并借助动物形体部位,将有的格予以十分形象生动的命名。运用这些格式,将竖嵌联制作的浑然天成,不着痕迹,方为上乘佳作。
●鹤顶格
鹤顶格又称冠头格、凤顶格、丹顶格、顶头格、藏头格等,是把要镶嵌的文字,按顺序分别镶嵌于上下联语开头的格式。运用鹤顶格能使所镶嵌的文字突出显眼,故此较后面诸格更为人们所常用。如:
明月有情常照我;
清风无事乱翻书。
这是清初时有人写的一副楹联,当时反清复明的斗争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存在,作者有意在这副联语之首镶嵌明、清两字,一褒一贬,显而易见。
●燕颔格
燕颔格是把所要镶嵌的文字,按顺序分别镶嵌在上下联语第二字的位置。如:
修竹千竿,横拖直扫,扫金扫银扫国币;
小轩一角,日煮夜烹,烹鱼烹肉烹民膏。
刘竹轩任反动县长时,因其生活荒淫,作恶多端,日积民愤,某文人将其名竹轩分别镶嵌于上下联第二字的位置,用语直切地痛加揭露贬斥之。
●鸢肩格
鸢肩格将所要镶嵌的文字顺序镶嵌于上下联语的第三字。如:
调将翠黛眉偷画;
吟到荷花口有香。
这是某位文人为一名叫翠荷的女子所题楹联,作者将其名字巧嵌于上下联的第三字,语显新奇。
●蜂腰格
蜂腰格是将要镶嵌的文字顺序镶嵌于上下联语中间的一种镶嵌格式,其具体字数随联语字数不同而不同。如:
莫学芙蓉空有面;
应笑芬芳发自心。
这是1940年郭沫若写给侄媳魏蓉芳的楹联。联语巧嵌蓉芳二字,并富有哲理。
●鹤膝格
鹤膝格又称作鹤尾格,是指把所要镶嵌的文字,按顺序镶嵌在上下联语第五字的一种格式。如:
鸭摸螺蛳张瘪口;
狗咬皮条扬偏头。
这副楹联表面上是描写鸭吃田螺和狗咬皮条的形态,实为张、杨二人互相戏谑而作的联语,上联嵌张,下联嵌杨(杨扬同音),互相打趣、斗智。
●凫胫格
凫胫格,又叫雁翎格,是把要镶嵌的文字顺序镶嵌在上下联的第六字。如:
泗水文章流紫水;
尼山木铎振荆山。
太平天国首领之一冯云山筹划起义时,曾在广西桂平紫荆山以教私塾为掩护,他运用凫胫格的形式将紫荆二字嵌于联中,并将这副楹联书写在孔子牌位两旁,以展示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雁足格
雁足格,又谓之藏尾格、凤尾格、脱靴格等,是把要镶嵌的文字顺序镶嵌在上下联语末尾的一种格式。它也比较突出显眼,运用者颇多。如:
士不忘丧其元;
公胡为改其度。
李元度系曾国藩的部将,屡为太平军所击败。在衢州一役,李军伤亡惨重,有人将其名嵌于联尾,作此联以嘲讽之。
●魁斗格
所谓魁斗格,是将所要镶嵌的字顺序嵌于上联的联首和下联的联尾的一种镶嵌格式。如:
小楼一夜听春雨;
姐妹花开月月红。
此联既暗隐人名小红于联中,又描绘了春天多雨、百花繁茂的景象,颇具情趣。
●蝉联格
蝉联格与魁斗格相反,是将所要镶嵌的字顺序嵌于上联的联尾和下联的联首。如:
香如兰蕙温如玉;
云想衣裳花想容。
此联镶人名玉云于联尾联首,虽系相赠之戏作,但比喻、手法的巧用,使联语颇富浪漫色彩。
●云泥格
所谓云泥格,是指将所要镶嵌的字,顺序镶嵌于上联的第二字和下联的倒数第二字的一种镶嵌格式。如:
饮酒愿人容我醉;
怡情与子赏花开。
此联一说饮酒,一道赏花,酒、花二字分嵌于上下联中,更能加深读者对联意的理解。
●碎锦格
与上所述诸格顺序镶嵌不同,碎锦格是将所要镶嵌的字不拘次序地镶嵌在上下联的适当位置中,且上下联镶嵌的字,也不一定要相对或相等。如:
四壁图书三尽剑;
半月行李一张琴。
该联交叉镶嵌张三李四,不愧碎锦格之佳作。
●晦明格
所谓晦明格,是指将所要镶嵌的字,在上联暗示,下联明嵌;或者上联明嵌,下联暗示的一种镶嵌格式。如刘振威先生所作一联:
携酒与鱼游赤壁;
随蜂伴蝶赏东篱。
上联明嵌一酒字,下联借蜂、蝶、东篱隐示一花字,一明一晦,令人回味。
上述诸联除单独运用外,还可以综合运用。比如蔡锷将军赠小凤仙一联,便合用了鹤膝格与雁足格:
有美一人凤兮凤;
与卿同梦仙乎仙。
竖镶除了上述种种格式外,还有一种插嵌,是将多个要镶嵌的字,有规则插入联语之中,像前面所举的镶嵌年号联就是典型的一例。
4.递嵌
所谓递嵌,是指将一个名称顺次在上下联中横嵌一部分,使上下联横嵌之名合起来才成系统的一种镶嵌方式。如: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这副楹联顺次递嵌民国总统,针对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成果,做了窃国大总统,骂他不是个东西。
5.省嵌
所谓省嵌,就是将一个名词的主要部分镶嵌于联中的一种镶嵌格式。如:
博济群伦挺身为民主,惊传凶讯增悲痛;
发扬正义飞楫载和平,岂意黑茶赋招魂。
1946年4月8日,博古、叶挺、邓发、王若飞等一行13人由重庆回延安途中,不幸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失事。噩耗传来,全国震悼,该联是八路军西安情报处的同志写的一副楹联,联中的博、挺、发、飞分别为上述四人名之省嵌。
6.叠嵌
所谓叠嵌,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称交叉重叠地镶嵌于联语中的一种镶嵌方式。如:
冬夜灯下,夏侯氏读《春秋传》;
东门楼上,南京人唱《北西厢》。
在这副楹联中,春秋交叉重叠共用,它一作春夏秋冬中的春秋,一作书名《春秋传》中的春秋;北西同理,一作方位中的北西,一作杂剧剧名《北西厢》中的北西,《北西厢》即《西厢记》,因后来李日华作《南西厢记》,便有人称王实甫所作为《北西厢》。
7.暗嵌
所谓暗嵌,是指将所要镶嵌之名改变形式镶嵌于联中的一种镶嵌方式。如:
少目焉能评文字;
欠金岂可望功名。横披:口大欺天
清朝乾隆年间,直隶学士吴省钦主持乡试,贪脏受贿,录取不才。落第生员愤而在试场门口贴出此联。上联暗嵌省字(少目合而为省),下联暗嵌钦字(欠金合而为钦),横披暗嵌吴字(口天合而为吴)。联语使吴省钦的劣迹昭然若揭,声名狼迹,引起全城轰动。
8.对嵌
所谓对嵌,是指在上下联中均镶嵌名称的一种镶嵌方式,上面所列举的嵌名联皆是,不再重复。
9.单嵌
顾名思义,单嵌就是只在上联或下联中镶嵌名称。如:
人自玉堂来,吏亦称仙原不俗;
神从金马至,民能使富莫忧贫。
这副楹联传为林则徐赠到云南富民县作官者叶某的,联语仅在下联中镶嵌富、民二字,以扣合县名。
10.顺嵌
所谓顺嵌,是指将名称从右到左(对联右为上联)、从上到下镶嵌于联中的一种镶嵌方式。如:
才子重文章,凭他二赋八诗,都争传苏东坡西游赤壁;
英雄造时势,待我三年两载,必艳说湖南客小住黄州。
这是黄州苏东坡纪念馆二赋堂前圆柱上所悬黄兴撰写的楹联,联中顺次镶嵌着苏东坡游赤壁、湖南客住黄州,古今对比,气势不凡。
11.反嵌
所谓反嵌,是指将名称不按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的次序镶嵌,而是反序镶嵌。如:
一丛人影三弓地;
四面和风二月天。
这副楹联中镶嵌天地人和一二三四,只有借助倒读、反读才能读出所镶嵌的文字。
12.综合嵌
综合镶嵌,就是几种镶嵌方式的综合运用。比如:
韩愈送穷,刘伶醉酒;
江淹作赋,王粲登楼。
这副楹联综合运用了整嵌和竖嵌两种方式,在整嵌了四个文豪大名的同时,不露痕迹地兼用了竖嵌中的鹤顶格和凤尾格,在联首和联尾嵌入了韩江酒楼,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高度。
七、加减
由于某种需要,将某副楹联的上下联增加或减少一些字词或笔划,使联意发生变化,造成新的意境,组成新的楹联,这种制联方法叫做加减法。这种作联的方法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时常出现,所撰楹联多含有诙谐、戏谑、讽刺意味。
1.加字
又称续字。传说有一年除夕王羲之连续写了多副春联均被人揭走,最后撰一联贴于门上: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因联语不吉利才没有被人揭走,晚上王羲之又在上下联后各添三字,大家在春节早上见到的春联就变成了:
福无双至今日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还有一个传说。明朝才子解缙未成名时,住所与一富翁家的竹林相对。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
门对千根竹;
家藏万卷书。
富翁见状大怒,心想我家的竹园岂容他人借用?便令家人将竹子砍掉一截。解缙自知其意,便在上下联各添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富翁见之,更加恼火,干脆把竹根也刨掉了。解缙只觉好笑,便把楹联又添二字:
门对千根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任凭富翁将竹砍短、除根,楹联依景而变,只气得富翁目瞪口呆,无计可施。此联两次加字,实属不易。用加减法制作楹联要求联意不做作,不牵强,字生趣,意通神。
2.加笔划
相传有一仕宦人家,父子俩有权有势,横行乡里,老百姓对他们敢怒而不敢言。父子俩都买了进士,婆媳均封夫人,为了光宗耀祖,装点门面,便在门上挂出一副楹联: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
门对刚刚贴出,便有人乘其不注意时通过改增笔划,变成了另一副楹联: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
如此一改,内容便大相径庭,父子俩也只有自叹倒霉而已。
3.减字
楹联的针对性楹强,不能轻易混淆。传说旧时有一家人家结婚,把丧联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露秋霜百年愁错贴于喜堂之上,客人一见,无不惊异,因碍于情面又不便明说。当新娘来到喜堂见此联时,不免暗中叫苦,但她灵机一动,来到丧联旁,将上下联尾各截去一字,丧联立刻变成下面的喜联:
流水夕阳千古;
春露秋霜百年。
类似这样加减字词的故事,在民间广有流传。
八、翻造
将别人创作的楹联作某些必要的改动,用以表达自己写作楹联的主旨的楹联创作方法称作翻造法。用翻造法写作的楹联尽管只改动几个字,但能另具新意,这种写作方法常被人们所运用。
请看下联: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这是河南南阳岗诸葛武侯祠大殿门前两旁的一副楹联,上联歌颂诸葛亮一生忠心耿耿、鞠躬尽瘁的品格;下联为诸葛亮早年隐居地是襄阳、南阳之争而感叹,寓意深邃幽默,富于哲理。1959年秋,胡耀邦到南阳检查工作,在参观武侯祠等古迹时,看到了这副楹联,易数字而成一副新联:
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
功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
该联寓意新颖,表现了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和甘当人民公仆的高尚情操,堪称翻造联之佳作。
再看一联:
铁肩担道义;
辣手著文章。
明代杨继盛因弹劾奸相严嵩,无辜被杀,临刑前写了这副楹联以示不畏强暴。1916年李大钊书赠杨子惠一副楹联,乃是翻造此联而成: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该联仅易一字,却足以抒己志,又勉友人奋发向上,新意顿生。
九、隐如
在对联中用相关的话暗示要讲的事物,也就是将要讲的隐藏起来,这种制联方法称作隐如。隐如手法,似乎谜语。
请看这样一副对联:
数声吹起湘江月;
一枕招来巫峡云。
上联数声吹起湘江月只说吹,却未言吹的是什么,然而读者却很容易联想到那清脆悦耳的笛声。下联一枕招来巫峡云,显而易见,那枕边尤物不是梦,又是何物?宋玉《高唐赋序》说楚王梦与巫山神女相会于高唐。神女曰:旦为行云,暮为行雨。上联写笛,下联写梦,意境幽远,令人心动。
解放前,有人写过一副痛斥帝国主义在中国横行霸道的对联,联曰:
中土讵能容久住;
醉乡何得复横行。
中土,指中华大地,上联的意思是说不容许帝国主义在中国横行霸道,下联隐说的是螃蟹,说用酒烹制的螃蟹再不会横行了。醉乡,这里指的是指用酒制成的醉蟹。整联的意思即是:帝国主义分子不得在中国横行霸道,如果帝国主义分子敢在中国久住下去而横行霸道,其下场必然和醉蟹一样死路一条。此联既隐含了两种事物,合起来又有很深的寓意,是一副爱国主义的佳作。
用隐如法制作的对联虽与谜联相类,但却有本质的区别。用制谜法制作对联,乃以依物制联,是将谜面对联化,实际上就是用对联形式制作的谜语;而用隐如法制作对联,乃是以联喻物,是将所要描写的事物暗藏于联中,使人们通过联想对作者的用意加以理解。
十、缺如
缺如联,也称隐语、漏字,在楹联中是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故意将尾字或联句中的一字隐去,并以联中展现之字向读者暗示所缺之字,而该联的意思又正是在空缺的字上,联句仍能形成很规矩的对仗。细心的人从展现的字面上不难看出联中所藏之意。用漏字法制作的楹联,一般具有谜语的功能,或戏谑,或嘲讽,谜味隽永,猜趣无穷,很好地显示了其巧对的艺术魅力。
请看一户穷人写的春联: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横批:南北
从字面看,读者便知作者在做文字游戏。上联缺一字,下联缺十字。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要从所缺之字的谐音上去理解。一与衣谐音,十与食谐音,加上横批所缺东西二字,作者的意图就不言而喻了,原来全联的意思就是缺衣少食,没有东西。此联立意奇巧,很形象地表达了穷人过年三难。它不但是一篇缺如联,还是一副数字联,若把它视为谐音联也是可以的。
请看一副嘲庸医的对联:
未必逢凶化;
何曾起死回。
相传有一个叫吉生的庸医,水平低下,却爱自吹,有人便在其门上贴了这副楹联予以嘲讽。在上下联镶嵌的成语中,每个成语都故意漏写了一个字,所漏写的字合起来恰是他的名字。这样的漏字法作的楹联,艺术效果比不漏吉生二字更佳。
再看一副贺婚联:
人称新郎新娘,原本是旧相思一对;
你吃喜糖喜酒,能不有风味几番?
这副联中故意漏去一字,让前来贺喜的人自己去品味,自我感觉用什么字好就填上什么字,填不上来,说明这种风味难以用语言表达。这一漏字,正是寓联意于联外。
据说,袁世凯死后,有人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这副楹联故意不按楹联作法之常规去写,上联五个字,下联六个字,使其不能成对,这样的对联按属对要求是绝对不可以的。但此联正是用属对中的失对术语,向人们暗示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之意,作者利用缺如的手法出其不意地表达了言外之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借此,方使这一巧联流传于世。
十一、歧义
楹联在实际应用中是不加标点的,在一般情况下,不同的断句方式对楹联联意的影响不是很大。但是,有一种楹联,是出于某种需要而精心构思的,不同的断句方式下,联意会发生很大变化,甚至相反。这就是利用两读法所制作的楹联。这种楹联不很常见,但构思好了,用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却可以产生其它格式的楹联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请持下联: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相传此联为明代学者祝枝山为一店主人所作的一副戏谑联。店主人将其读成: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认为是一副倒霉晦气的春联,因而大为不满。祝枝山微微一笑说:不必生气,是你把楹联念错了。应该这样念: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店主人这才转怒为喜,且置酒招待。这是祝枝山利用这副楹联有两种不同读法所获得的相反效果,与店主人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但由于这副楹联容易产生歧义,店主人终究没有贴出来。
传说祝枝山还写过这样一副歧义联:
此屋安能久居
主人好不悲伤
相传有个刻薄的富翁造了高楼大厦,请祝枝山写楼联。祝深知此翁为人,决意捉弄他一下,便写了上面这副楹联,并念成:
此屋安,能久居;
主人好,不悲伤。
富翁听后颇为满意,待贴出来后,宾客们却个个偷偷地暗笑,富翁明白了其中奥秘,只落得七窍生烟,却又无可奈何。原来这副对联如不断句,上联分明是疑问句式,下联是感叹句式,那么这间屋子是无人敢住的。
十二、设问
以设问的方式来代替平铺直叙的写作,是作联的一种重要方法,这种方法或上联提出问题,下联做答;或上下联均为设问,不与回答,便于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形象地表达出来。同时,用问与答的形式作联,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便于表达联意和创作主旨。常见的设问法有如下几种形式:
1.设问作答
请看下联:
你求名利,他卜吉凶,可怜我全无心肝,怎出得什么主意?
殿遏烟云,堂列钟鼎,堪笑人供此泥木,空费了多少钱财!
上联以自怨自艾、自嗟自叹的形式,入木三分地揭露封建迷信的本质,嘲笑了信神信鬼的愚昧行为,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妙趣横生。很显然,这样的写作方式比平铺直叙的宣传效果要好得多。
2.设问求答
请看梁启超答对张之洞联: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
梁启超在武昌讲学时,坐镇武昌的湖广总督张之洞以礼贤下士的客套话出上联设问求答,锋芒显露,咄咄逼人。对此,梁启超不卑不亢,避其锋芒,含蓄作答,以柔克刚,真不愧联坛高手。
3.设问不答
请看下联: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子手段如何?
该联相传为石达开所作,上下联全是反诘语气,诙谐风趣,虽没有明确作答,然其乐观豪迈、气势凛然的联语本身就寓答案于其中了。
再看董其昌题杭州西飞来峰联: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作者以西湖景物落笔,全盘提出疑问。这种方式常给人以朦胧神秘的色彩,把答案留给读者,使人们产生无尽的悬念。
十三、反问
为强调某一观念或结论的正确,故意以反问的形式把本意托出,令人注意,使读者从句中找到答案,这种制联方法叫反问法。反问的目的在于给读者以艺术的感染。
请看邓小平同志为士兵所撰联:
列为无产者;
宁不革命乎。
此联采用流水对,仅十字,并在联中嵌列宁二字,充分表现了作者远大的胸怀和坚定的信念。作者运用了否定句询问的形式表示肯定的答案,为反问句式的另一种。
再看下联:
不受几番磨炼;
怎成一段锋芒。
下面这副对联也属此种形式:
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王怕和尚?
纸钱能赎命,分明菩萨是赃官!
另一种形式则是用肯定的询问式,表示否定的答案。如:
除却诗书何所癖;
独于山水不能廉。
许德衍挽陶行知联:
教育做合一,若干年来,倡导生活教育,身体力行,论功岂止武训第二;
智仁勇兼备,胜利前后,呼号和平民主,赴汤蹈火,说死实与李闻为三。
此联紧扣逝者事迹,所引对比人物十分贴切。此句联属反对,增加了被答者的份量和位置。
反问法与设问法有相通之处,不同的是一为正面提问,一为反问,故也有人将二法合为一法,通称设问法。
十四、双关
双关法是利用汉字的特点,巧用汉字的字、音、义的相同相异之差别而组成字面与字音,形成言此而及彼的语言效果,两者在形式上虽然平行,但在意义上却有主次之分。双关的形式主要有谐音、借义两种。用好双关,可增加对联的趣味和深度。
1.谐音
谐音法就是利用汉字中同音字词较多的特点,使联语语意双关,一联多意,既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又可以联想出更深层意思的制联方法。用谐音法制作的楹联,联谜兼备,别具情趣。如:
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
举国若狂,且狂且狂且且狂。
此联以当庆、且狂谐锣鼓之声,使人在吟诵之时,有如身临锣鼓喧天的欢乐气氛之中。欣赏这样的楹联,谐趣无穷。再如: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据传,这是明代宰相李贤在招婿前与陈敏政的一次测试应答对。李贤指着桌上的果品出上句,陈敏政马上领会其意,随口答出下联。此联以荷、藕、杏、梅与何、偶、幸、媒谐音的特点,隐含另一层意思是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须媒。一谈蔬果花卉,一谈人事姻缘,联意隽永,引人入胜。又如:
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该联相传为金圣叹在刑场离别子女时所作。联语表面意思是写莲心之苦、梨核之酸,实际上是以莲谐音怜和连,寓含可怜、连累之意;以梨谐音离,寓含离别之意,全联意为怜子心中苦,离儿腹内酸。准确、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父子刑场离别时的心情,确为对偶精工、文辞优美的佳联。
2.借义
利用汉语中一个字或词语有不种含义的特点制联,同时表示两种事物的制联方法乃借义法。用这种方法制成的联语,一般用在某些特定的场,一词二意,启人联想,发人深思。如:
虚心成大器;
劲节见奇才。
这是在竹器店中常见到的一副联语。联中的虚心、劲节既言竹器,也喻人的品格德行,联语简洁却富于哲理。又如:
龙井泉多奇味;
武夷茶发异香。
这是一副茶叶店联,其中的龙井、武夷既是地名又是茶名,既描绘了龙井、武夷两地的特点,又指明了店中名茶,使人见而思饮。再如:
稻粱菽,麦黍稷,许多杂种,不知谁是先生?
诗书易,礼春秋,皆是正经,何必问及老子!
这是一副应答联,有人出上联讽刺老师,联中杂种、先生语意双关,问得可谓尖酸刻薄;但先生不急不恼,以正经、老子的双层语意,堂而皇之地回敬了讽刺者,可谓妙语天成。
十五、同音
同音法即同音异字法,又称异混,它跟谐音法一样,都是建立在汉字特有的同音多字基础上的,与谐音法不同的是,它是将几个字形、字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字用于同一副楹联之中,从而使联语具有组合精巧、构思奇特、风趣别致的艺术魅力。此种方法听起来难以分辨,看起来一目了然。常见的同音异字法楹联有如下几种样式:
1.同音异字叠韵连用
饥鸡盗稻童筒打;
暑鼠凉梁客咳惊。
这副楹联写的是生活中的趣事,因其制作难度较大,常将其附会于名人雅士。有一种说法是:李调元一次正与农家大嫂谈天说地,一群鸡跑来啄食晒场上的稻子,两个挥舞竹筒的小孩把鸡赶走了。大嫂见状,便出上联请李调元答对。正在李感到为难时,偶然发现屋梁上一只正东张西望的老鼠被他的咳嗽惊跑了,他心中一动,对出了下联。这副对联构思精巧,情趣盎然,特别是六组同音字字义各异,对仗工稳,是一副绝妙的同音异字对联。还有人添加事例,将此联加以扩充,如:
暑鼠凉梁,唤匠描猫惊暑鼠;
饥鸡盗稻,呼童拾石打饥鸡。
暑鼠凉梁,请画师笔壁描猫惊暑鼠;
饥鸡盗稻,呼童子沿檐拾石打饥鸡。
2.同音异字、双声、叠韵间用
嫂扫乱柴呼叔束;
姨移破桶叫姑箍。
这副楹联写的也是生活中的两件烦事,联中的嫂扫、叔束、姨移、姑箍皆为双声兼叠韵,相间出现于联语中,则生发出奇趣,使联语的娱乐性和趣味性油然而生。
3.同音异字间用
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未飞;
水陆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
这副楹联中的阁与鸽、洲与舟同音异字相间使用,使楹联产生回环反复的妙趣。
1981年,《中国青年报》曾以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为题征联,应征者多有妙对,如玉头起芋头,芋头枯,玉头哭、和尚游河上,河上幽,和尚忧等,与古对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有异曲同工之妙。
十六、转类
转类法又称多音法或异音法,它与同音、谐音等方法利用汉字同音异字不同,是利用汉字一字多音多义、词义通假的特点,造成同一个字在联中的音调变化,给人以奇诡绝妙之感。多音法楹联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山海关姜女庙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这副联语上联连用七个朝字,下联连用七个长字,如果不懂读法,很难理解联意。其实,这里运用了通假法,就是利用汉字一字多音的特点构成联句。如果熟谙汉字一字多音多义的特征,则深觉此联妙趣无穷。对该联的读法,方舟认为共有十种,有的则认为更多,但大家熟悉的是以下两种:
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
海水潮,朝潮朝潮,朝朝落;
浮云涨,长涨长涨,长长消。
如此一读,其景自现,它将天与云的变化规律高度概括,使水与云的景观跃然纸上:碧冥沧海,日日潮起潮落;皓穹长空,常常云涌云消。再将孟姜女望夫哭长城的故事加以联想,岂不令人感慨万千。与此联用字、格式相同的楹联在我国很多,像福州罗星塔联、江西赣南梅江畔古庙联、浙江温州江心寺联、四川长宁朝云庙联等,足见此联影响之大之广。
有一副豆芽店门联,比上一副楹联更加奇特,其联云:
长长长长长长长;
长长长长长长长。
对此,有人如此解读:上联第一、三、五、六字读cháng,经常,第二、四、七字读zhǎng,生长,下联则正好相反,上下联的意思就是所生豆芽经常长,越长越大的意思。
上述两联可以说是充分利用了汉字通假字的特点。再看下面一联:
好读书不好读书;
好读书不好读书。
从字面上看去,上下联相同,一字不差。如果不是运用转类法,就不能称其为联了。此联就是巧用好的多义效能。上联第一个好字读hǎo,第二个好字读hào,下联则相反。其联中之意是:有利于读书时却不喜欢读书,等到年老喜欢读书之时却又不便于读书了。此联用来解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十分贴切。
十七、飞白
明知某一词有错而故意使用,将错就错,这种修辞方法称为飞白。白是别、错的意思。飞白原是书法绘画中的一种手法,后来借作修辞之用,这是文学作品中经常运用的。在制联方法中,同样有这种技巧,通过飞白手法,以收到特殊的效果。请看下联:
礼记一书无母狗;
春秋三传有公羊。
相传清初苏州有一个叫韩慕庐的秀才,在某家教私塾,这家的主人自以为很有才学,经常替韩上课以炫耀自己的学问。有一天他教学生读《礼记》中的《曲礼》一篇,竟将临财毋苟得,读成临财母狗得。此时,一位饱学之士由此经过,错认为是韩念的,觉得好笑,因此在窗外高声念出上联。韩慕庐一听,知道是冲他来的,于是立即应声答出下联。那人听后,方知此先生不是凡俗之辈,于是登门求见。二人见面一谈,才知念母狗者不是韩先生,后来韩中了进士。韩以《春秋》三传有公羊为对句,对得很妙。公羊是复姓,即指给《春秋》做注释的作者之一公羊高,另二位先生是左丘明、谷梁赤。三传是指《左传》、《谷梁传》、《公羊传》。那位学士将错就错地将母狗直接替代了毋苟,即飞白法,下联以公羊对母狗更是妙语惊人。
再看一联:
一代奇书镜花录;
千秋名士杜林胡。
传说文革期间,有一个半文盲被派到某图书馆担任驻馆代表。此人将《镜花缘》误读为《镜花録》,还有一次,其人领导学习《反杜林论》,杜林是十九世纪德国一位反对马克思劳动价值与剩余价值说的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人们在批判他时,常有杜林胡说什么一语。这位驻馆代表听不懂,误以为杜林胡是一位中国的什么人,便大声说杜林胡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应该拉出去枪毙!于是有人以此为题,撰成上面一联。这副对联先录其错读,后录其错断并加以嘲讽,用的正是飞白手法。
十八、回文
使联语的上下联顺读、倒读皆能成联,且贴切而不混乱,这种制联方法称作回文法。回文法楹联写作极不容易,写好就更不容易,不过一旦写好了,就能产生引人注目的效果。用回文法制作的楹联常见的有两种格式:
一是上下联是中间为界,两边用字相同,这样不论倒读正读,联意都是一样的,这种联一般称为对称回文。在回文法楹联中,这种格式最为常见。试举几例: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僧过大佛寺,寺佛大过僧。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前门出租车租出门前。
我爱邻居邻爱我;
水傍鱼活鱼傍水。
需要指出的是,在对称回文中,还有一种谐音回文,其文字虽不能倒排,但字音倒读却与顺读一样。谐音回文中,最有名的首推传说为唐寅所作的一联:
画上荷花和尚画;
书临汉帖翰林书。
二是上下联使用不同的字,但顺读倒读均能读通,有点类似于回文诗,此种联称为反复回文。这种楹联顺读倒读往往会产生联意上的不同。如:
风送花香红满地;
雨滋春树碧连天。
这副写景楹联把春风吹拂红花送来阵阵花香、细雨滋润春树大地一派澄清的盛景描绘的很细腻生动。如果将该联倒读,则为:
天连碧树春滋雨;
地满红香花送风。
联意则变成了蓝天连碧树,春景润春雨;大地红香满,花儿随风舞。我们仿佛能够感觉到春雨春风中送来的阵阵清香。
十九、列品
列品法有点类似于修辞手法中的排比,要求连续列举三个以上类似的、或有联系的事物成联,所列举的事物之间不掺杂任何间隔词语。使用列品方法,可以强化对联所吟咏的事物,收到其它方法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请看下联:
白马秋风塞上;
杏花春雨江南。
作者运用白描手法,只将几种事物和谐地列举出来,不加任何渲染,给读者提供了一种悠远的艺术空间。
请看浙江莫干山十二生肖公园联: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1167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909091757#qq.com